南通籍商界精英俞浩捐赠千万元反哺家乡母校!他创办了追觅科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19:06 1

摘要:在海门区正余初级中学的“未来教室”里,教室墙上的“灵感碰撞板”,能让学生随手贴上奇思妙想,同学可随时组队交流;协作岛的模块化桌椅可自由移动拼接,能根据编程课、项目讨论等不同场景调整格局;搭载摄像头模块的树莓派开发板、支持图形化编程的机器人套装、可打印物理实验配

在海门区正余初级中学的“未来教室”里,教室墙上的“灵感碰撞板”,能让学生随手贴上奇思妙想,同学可随时组队交流;协作岛的模块化桌椅可自由移动拼接,能根据编程课、项目讨论等不同场景调整格局;搭载摄像头模块的树莓派开发板、支持图形化编程的机器人套装、可打印物理实验配件的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摆满了智造区……这间正在装修中的教室,即将成为正余初中学生探索科技、实现创意的新天地。

“未来教室”的诞生,源于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发起并捐赠的“俞浩未来教室计划”。近日,该计划首期项目在他的母校正余初级中学正式启动。作为从这所乡镇中学走出的学子,俞浩不仅以千万元捐款回馈母校,更着眼于教育创新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助力家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未来人才培育。

求学创业奠根基 反哺母校筑未来

2005年,凭借着在物理奥赛中的突出成绩,俞浩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这段求学经历不仅深化了他的专业底蕴,更催生了他用尖端技术改变生活的梦想——毕业后,他立志用造飞机的技术攻克马达难题,2017年,追觅科技应运而生。

在俞浩带领下,追觅科技迅速成长为智能清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23年10月,追觅科技在中国市场以22.5%的市占率,成为大清洁电器市场第一品牌。即便事业迈上高峰,俞浩始终未曾忘记梦想启航的地方,对母校正余初中的牵挂与日俱增。

这份深情,早已化为一次次具体而微的行动。正余初中校长李晋,也是俞浩当年的英语老师,见证着这份跨越二十多年的师生情谊如何转化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实在动力。李晋透露,早在去年,俞浩便主动出资20余万元为校园道路铺设沥青;今年六月,李晋只是偶然在朋友圈看到新款割草机,试着发了一条咨询短信,俞浩次日便安排专人将设备送到了学校,以解决校园草坪的养护难题。而此次“未来教室”的落地,则标志着这份支持从“点滴改善”升级为“系统性赋能”。

与传统教室不同,“未来教室”的每一处设计都围绕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展开。除了可自由书写的灵感墙和灵活布局的协作区,智造区还配备了多种在乡镇学校中罕见的前沿设备。学生们可以通过机器人课程动手组装机械臂,利用3D打印技术将设计转化为实体模型,真正实现“做中学”。

更值得期待的是,追觅科技还将联合本地学校开发与设备配套的科技课程,让抽象的科技知识在动手实践中变得生动可感。这种“硬件+课程+赋能”的模式,不仅弥补了城乡之间的科技教育差距,也让每一个拥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学生都有机会绽放光芒。

昔日梦想得守护 今朝星火传新苗

少年时期的俞浩,是个典型的“爱折腾”的学生。他理科出众但英语薄弱,为此他常在宿舍打着手电筒熬夜梳理错题;为弥补体育短板,他坚持晨跑直至嘴唇发白。

最让李晋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航空的痴迷——仅凭引擎声就能辨别飞机型号,甚至能画出不同飞机的引擎结构。当俞浩的母亲因儿子总琢磨这些“没用的”而忧心时,李晋却宽慰道:“不听话的孩子,未必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份好奇可不能丢。”

这份包容成就了一段教育的佳话。俞浩回忆,老师们从未没收过他鼓捣模型的工具,反而鼓励他“跳出标准答案想想”。正是这种允许学生保留“棱角”的环境,让一个小学五年级就敢给家里安装双控开关的孩子,最终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

如今,追觅科技的产品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下门店超6000家,服务着全球超过3000万家庭。2021年,俞浩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2024年底,又荣膺“安永企业家奖”。

在商界屡获殊荣的俞浩,始终将今日的成就归功于正余初中对他独特个性的珍视:“正余中学是我成功的起点,不是因为它当年的条件多好,而是因为它从不磨平学生的‘棱角’。”

这份共识如今以“未来教室”的形式得以延续。李晋欣慰地说:“20多年前我对他说‘有想法就去试,学校给你搭平台’,没想到这份承诺会以这种方式实现。”当年被老师守护梦想的少年,如今正与老师携手,为新一代的“不安分”学子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

立足小镇布大局,培育人才谋远略

正余镇是江苏省机器人特色小镇,作为从正余走出来的创业者,俞浩也始终密切关注着家乡的发展。面对家乡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战略规划,他在采访中表示:“看到这一方向,我既兴奋又期待。”

基于在机器人领域的深耕经验,俞浩提出务实建议:“海门拥有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不必追求‘大而全’,而应聚焦‘小而精、深而透’的产业生态。”他强调,AI的价值不在于“空中楼阁式的算法论文”,而在于能否为制造业“降本、增效、创新”提供真实解决方案。他建议家乡集中资源打造“AI+制造”示范工厂,以实际应用场景牵引技术落地,形成“应用高地”效应,进而吸引更多技术与资本集聚。

针对人才这一关键环节,俞浩提出了“金字塔式”培育体系:顶层柔性引进顶尖专家把握方向;中层联合高校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既懂算法又懂制造”的工程师;底层则通过“未来教室计划”从初中开始播种。“培养未来工程师是需要坚持十年、二十年的基础工程,”他强调,“这正是‘未来教室’的深远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持续深耕科技创新的同时,追觅科技也积极拓展品牌影响力。近日,企业宣布成为“苏超”南通赛区官方合作商。这是继支持苏州赛区后,追觅科技对本土体育事业的又一重要投入,也是清洁电器领域唯一深度参与该赛事的品牌。

回望自己从追着飞机辨机型到带领企业走向世界的历程,俞浩对家乡学子寄予深情期望:“今天的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棱角的人。无论你热爱什么领域,都不必着急把自己变得千篇一律。世界的绚烂,正源于每个坚持自我的人各自发光。”

来源:南通蔡正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