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董宇辉的命,却得了董宇辉的“病”,顿顿终究是高估了自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4 02:08 1

摘要:有人曾借着行业东风,没花多久就站稳脚跟,他在提起单飞创业时,全是能再做出个好摊子的笃定。

有人曾借着行业东风,没花多久就站稳脚跟,他在提起单飞创业时,全是能再做出个好摊子的笃定。

然而,当首秀成绩远未达预期,直播间人气高开低走,现实泼来的冷水似乎超出了他的预估。

那份满满的自信,究竟有多少源于真本事,又有多少是平台光环带来的错觉?

从顺风顺水跌到坎坷不平,顿顿真的只是为年少轻狂付代价吗?

咱们平时看别人一路顺风顺水,很容易跟着觉得 “这人本事真够大”,顿顿早期的经历大概就是这样。

他念的大学是双学位,英语和法学都拿得下来,刚毕业就闯过了新东方的 “五关面试”。

要知道 2017 年那会,新东方招老师比不少国企还严,十个人里未必能成一个,可顿顿一路没卡壳就进去了。

后来东方甄选转型做直播,好多老师都走了,他留下了。

这时候巧了,东方甄选正好赶上直播风口要爆火,他被分到美丽生活号,专门卖美妆、图书这些。

平台本身就给了大流量,大号还常帮着引流,运营团队又特意安排他跟董宇辉联动直播。

加上他外形清爽,会用双语讲解,没多长时间就攒了百万粉丝,连 “618” 专场单场都能卖 800 万。

其实搁谁在这处境里,都容易有点 “我能行全靠自己” 的想法。

就像你进了家势头正猛的公司,公司给你资源、搭渠道,同事们还帮着铺路,最后项目成了,你难免会忽略那些 “搭把手” 的力量。

顿顿也是这样,觉得美丽生活号能起来主要是自己的功劳,甚至说 “没我至少晚火半年”。

可他忘了,董宇辉在大号帮着吆喝才有人来,供应链提前谈好独家价才好卖货,他的双语讲解更像是 “锦上添花”。

这种没看清平台和自己关系的想法,也让顿顿在接下来的单飞路走的异常艰难。

首秀里的“水分”

咱们平时看主播首秀,总爱盯着销售额喊 “厉害”,顿顿单飞首秀也一样。

1250 万销售额、500 万观看人次,乍一看确实够热闹,不少人都觉得他单飞稳了。

但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得拆开看,第三方数据平台 “新抖” 早把底透出来了。

这 1250 万里,平台给的补贴就占了三成多,相当于每卖 10 块钱,有 3 块是平台贴的。

品牌方也没少让利,为了冲首秀销量,给的价格比平时低了四成,这么算下来,他实际能拿到的利润还不到 200 万。

再说说在线人数,峰值 3.4 万看着不少,可仔细想就知道,首秀那天好多人是冲着 “东方甄选前主播” 这个标签来的。

很多人就想看看老熟人单干怎么样,不是真的认准了顿顿这个人。

等首秀一结束,平台不给他推流量了,在线人数立马就从几万掉到了几千,日常直播更是稳定在这个低水平。

他之前还想着首秀能冲 7000 万,结果连零头都没到,跟董宇辉单场 1.2 亿的销售额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那首秀的热闹过后,他要怎么留住真正愿意跟着他的观众呢?要是没了平台补贴和品牌让利,销售额还能撑住吗?

董宇辉的成名,是 “厚积薄发” 的结果。

他出身陕西农村,2015 年加入新东方,成为高中英语老师,教培行业 8 年,他积累了上千节课程的知识储备,擅长用故事化语言讲解知识点。

2021 年新东方转型,他从西安调到北京,初期直播卖农产品,镜头前紧张到忘词,业绩一度垫底。

直到 2022 年 6 月,他在直播中卖玉米时,没有单纯讲价格,而是回忆农村老家种玉米的经历。

搭配 “三餐四季,纸短情长” 的文案,这段直播片段被网友剪辑后在抖音刷屏,单日新增粉丝超 100 万。

“兵马俑老师” 的称呼也从此传开,此后,他在直播中融入文学、历史知识。

比如卖牛排时讲 “人类对美食的追求,是文明进步的动力”,逐渐形成 “知识带货” 的独特风格,成为东方甄选的 “流量支柱”。

而顿顿的成名,更依赖 “平台推流”。

他 2021 年加入东方甄选直播时,恰逢账号处于流量上升期,美丽生活号作为东方甄选的垂类账号,能共享大号的流量池。

他的双语直播风格契合平台 “知识型直播” 的定位,很快被运营团队重点扶持,多次安排与董宇辉联动直播,借势涨粉。

他的成名没有 “低谷期”,从主播到核心,仅用了 1 年多时间。

这种能力差异,决定了两人单飞后的不同境遇。

董宇辉 2024 年离开东方甄选后,“与辉同行” 账号仅 3 个月粉丝破千万。

而顿顿单飞 4 个月,粉丝不增反降,但这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董宇辉能带火团队,顿顿却要 70 人服务自己,200 多万粉丝,却配备 70 人团队。

他的团队涵盖选品、运营、客服、场控等岗位,仅每月人力成本就超百万。

但顿顿直播转化数据并不理想,因此要“养活”这么大的一个团队,也是难上加难。

结语

无论是主播还是企业,唯有找准自身定位,平衡能力与资源,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顿顿的经历或许会成为行业案例,但对更多人来说,看懂他与董宇辉的差异,才能避开 “错把平台当能力” 的陷阱。

因此顿顿的困局从不是 “年少轻狂” 的偶然,而是误把平台红利当个人实力的必然。

来源:忆禾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