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东北汉子,财政局辞职下海,如今去港交所敲钟,品牌家喻户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18:52 1

摘要:在今年的港交所IPO名单里,出现了一个有点意外的名字:“伽蓝集团”。

在今年的港交所IPO名单里,出现了一个有点意外的名字:“伽蓝集团”。

这家公司不太为人熟知,但它的品牌几乎家喻户晓:自然堂。

从“你本来就很美”那句广告开始,这个品牌陪伴了中国美妆市场二十多年。

如今,它终于准备走上资本舞台。

更让人意外的是,它的创始人郑春颖,并不是典型的时尚创业者,他是辽宁辽阳人,出身普通,曾是财政局公务员。

如今,他已经61岁,带着一个年营收46亿元的家族企业,叩响了港交所的大门。

01

郑春颖的故事,起点并不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分配到辽阳市财政局工作。

那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岗位,稳定、体面,有前途。

可他很早就觉得太安稳了,在九十年代初期,下海潮风起云涌时,他选择辞去公职。

那时候的“下海”,并没有现在的光环。

他做过小生意,放过电影,开过美容院,钱没赚多少,经验却一点点攒了下来。

在美容行业的几年里,他观察到一个现象:

中国女性消费力在上升,但化妆品市场几乎被外国品牌垄断。

无论是欧莱雅、资生堂,还是兰蔻、倩碧,几乎都来自海外。

国产品牌在柜台上,连一个好位置都拿不到。

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中国人不做属于自己的品牌?”

2001年,他带着兄妹几个人去了上海,在一家小写字楼里成立伽蓝集团,自然堂品牌也在那一年诞生。

那时的中国,美妆广告清一色的欧美风,外国模特、大长腿、白皮肤,是美的标准答案。

郑春颖决定换个角度,他提出一个简单的品牌理念:让中国女性觉得自己本来就美,不必模仿别人。

自然堂的广告语“你本来就很美”就这样定了下来,这句话看似朴素,却在情感上击中了无数人。

从品牌传播的角度看,这其实是一场“文化转向”,从崇洋到自信,从模仿到自我认同,品牌定位清晰后,自然堂开始铺渠道。

最初几年,他们并没有直接打入一线城市,而是从二三线城市起步。

那时郑春颖亲自带队跑市场,和商场谈柜台、和代理商谈返点。

团队小、费用紧,但执行力极强,靠这种从下往上的打法,自然堂在全国建立了分销网络。

2005年之后,他们抓住电视广告黄金时代,与湖南卫视签下广告资源,一举打响全国知名度。


后来又签约中国跳水队,在奥运会上露脸。

一步一步,自然堂成了国货美妆的代名词。

02

郑春颖并不喜欢高调,即便自然堂成为全国性品牌,他也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伽蓝集团的运作更像一个家族工作坊,他的兄弟姐妹都在公司任职:

郑春彬、郑春威、郑小丹,分别负责不同板块。

这四兄妹通过离岸公司、信托架构,共同控制了公司超过87%的投票权。

外界看来,这是典型的东北式家族企业:稳、谨慎、不冒进。

自然堂没有过度追求规模扩张,也没有盲目跨界,它的节奏始终不快,但也因此,能在行业里稳定生存二十多年。

从经营策略上看,郑春颖非常重视现金流,自然堂的债务水平很低,库存控制严格,毛利率常年保持在65%以上。


这在国产品牌里并不多见。

过去几年,美妆行业的格局彻底变了。

外资品牌开始退潮,消费习惯的变化,让它们的线下优势不再明显;

与此同时,新锐国货迅速崛起,完美日记、花西子、逐本等品牌靠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占据了年轻人的心智。

更深层的变化来自消费者本身,他们更看重功效和成分,而不是广告。

自然堂并没有掉队,只是走得更稳。

它加快了线上布局,在天猫、抖音、小红书重新建立渠道;

成立研发部门,推出成分系列产品;

还投资自建工厂,提升自产比例。

这些调整让它重新找到节奏,线上收入占比已接近七成,毛利率也保持在高位。

截至2024年,线上销售已占自然堂营收的68.8%,毛利率突破70%。

但与此同时,营销成本飙升、净利润下降,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37%。

这其实是很多“老国货”都在经历的阵痛,时代变了,品牌要重新找位置。

03

2025年夏天,自然堂突然迎来一轮大动作。

欧莱雅与加华资本联手注资,总额7.42亿元。

这笔资金让自然堂的估值被推到71.4亿元。

欧莱雅的入股不只是钱的问题。

对于自然堂而言,这相当于拿到了一个国际认可的通行证,这也直接铺垫了它赴港上市的信号。

几乎在同一时间,公司聘请了新CFO李灼光,这位财务老将曾在毕马威、九毛九工作,熟悉资本市场。
从他上任到自然堂递交招股书,只用了不到三个月。

这意味着,郑春颖已经把上市当作集团战略,而非试探性动作。

为什么现在?

因为行业在洗牌。

珀莱雅、上美集团都已登陆资本市场,再不上市,老品牌的估值窗口就要关上。

上市不仅是为了融资,更是企业治理的转折点,它能让企业更透明、让资产更规范,也为家族的下一代铺路。

无论结果如何,自然堂这次上市,都有一点象征意义。

它代表了一批中国本土品牌的转型逻辑,从模仿到自信,从家族式经营到资本化运营。

郑春颖这一代企业家,有着明显的过渡型气质:既有老派制造业的稳,又在学习新经济的快。

他不属于那种善于讲故事、刷存在感的创始人,但他身上有一种典型的东北气质,倔、实在、慢热。

上市,对郑春颖来说,更像是一场迟到的答卷。

二十多年,他从体制内走到商场,从卖化妆品的小工厂,到如今年营收超四十亿的集团。

在这条路上,他既见证了“国货”从边缘到主流的崛起,也经历了中国制造转向品牌竞争的全过程。

自然堂的IPO,不只是一次资本操作,更是一个时代企业家的转身。

它代表着老一代创业者的坚持,也代表着国货美妆从情怀走向市场化的现实路径。

来源:历史白名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