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多地花式“解锁”防灾减灾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18:44 1

摘要: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让“安全”二字深植师生心中,江苏徐州、盐城、连云港、南京等多地花式“解锁”防灾减灾课,将严肃的防灾知识变成有趣的体验课、情景剧、亲子互动,更联动家庭与社会力量,织就一张从校园延伸到家

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让“安全”二字深植师生心中,江苏徐州、盐城、连云港、南京等多地花式“解锁”防灾减灾课,将严肃的防灾知识变成有趣的体验课、情景剧、亲子互动,更联动家庭与社会力量,织就一张从校园延伸到家庭的安全守护网,让防灾减灾教育既“有用”又“好玩”。

在徐州,校园里的“防震大考验”紧张又有序,用“实战+联动”筑牢安全教育防线。10月10日,鼓楼小学校的操场上,一场应急防震疏散演练正火热进行。警报声一拉响,教室里的孩子们立刻双手抱头,敏捷地躲到课桌下、墙角边;第二声警报响起,大家又弯腰护头,沿着指定路线快速向操场撤离,楼梯口、转弯处的老师像“安全员”一样全程引导,避免拥挤。而在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一份致家长的《筑牢生命防线》倡议信成了“安全纽带”,信里不仅写明地震避险“黄金法则”、火灾逃生“生命通道”,更呼吁家长和学校携手,把安全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家庭成为校园安全的“延伸课堂”。从校园内的实战演练到校园外的家校联动,徐州用“双管齐下”的方式,让安全意识扎根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徐州的安全课侧重“实战”,那盐城幼儿园的防灾教育则用“童趣”让安全种子悄然发芽。解放路实验学校第三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们,把抽象的“韧性建设”变成了孩子能懂的“小树苗成长记”,就像小树苗要长成抗风雨的大树,小朋友也要学会保护自己。老师们带着孩子读安全绘本,在“地震躲哪里”“火灾怎么逃”的角色扮演里,孩子们蹦蹦跳跳地练习逃生动作;还拿起画笔,把台风天要“关窗户、不外出”的知识画成彩色图画。原本严肃的防灾知识,在这里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安全的种子悄悄在幼小的心田发了芽。

连云港的小学则将主题班会打造成“安全知识传递站”,让安全理念从校园辐射家庭。中云中心小学围绕“小手拉大手、安全伴我行”,让红领巾广播站先当“宣传员”,把交通安全、防火用电知识送到每个教室;随后的班会上,老师用真实案例纠正“用湿手碰插座”“楼道追逐打闹”等错误行为,更鼓励孩子们当“安全小老师”,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场班会下来,不仅学生学会了避险技能,更让安全知识从校园“走”进家庭,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的良性循环。

理论到实践,如何衔接?今年,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开展了以“科学应对地震 守护生命安全”为主题的防震减灾安全演练活动。课堂上,马英竣老师结合我国典型地震案例,为同学们深入讲解了避震、撤离及相关注意事项。“地震发生时应坚持‘就近躲避’原则,优先选择坚固课桌下或承重墙角的三角区域藏身,用书包护住头部和颈部,切勿盲目奔跑;震后要警惕余震风险,待震动停止后,按照指定疏散路线快速有序撤离,严禁推挤、折返;撤离过程中应避免使用电梯,不在玻璃窗或悬挂物下停留等关键注意事项。”马老师特别提醒,“安全演练绝非形式主义,每一次弯腰躲避、每一秒迅速反应,可能都是灾难中挽救生命的关键。”

下午,随着刺耳的警报声响起,全校实战演练正式开始。演练严格按照“两步走”原则进行:第一轮警报响起后,师生迅速反应,就近钻入课桌下方,双手紧抓桌腿,用书包护住头部,全程保持安静等待;30秒后,第二声长铃响起,同学们在老师指引下弯腰护头,沿预定路线快速有序撤离。楼梯口和走廊拐角处均由学生会安全部成员值守,确保疏散通道畅通。仅用时48秒,全体学生即安全抵达操场指定区域,学生会安全部随即清点人数并上报,整个过程快速高效、井然有序。

在“家校联动”上,淮安的学校同样有巧思,用“细节”让安全守护更有温度。涟水县陈师中心小学给家长们发了一封特别的信,信里直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安全课堂”,并提出“查隐患、学技能、参活动”的倡议;淮安空港卓文高级中学更贴心,在“安全守护指南”里提醒家长“每天花5分钟和孩子聊安全”。从学校的安全课堂到家庭的5分钟亲子对话,淮安用“小细节”搭建起家校安全桥梁,让安全守护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除了家校携手,张家港和无锡还积极“牵手”社会力量,让防灾教育既有“专业度”又有“参与感”。10月11日,张家港市塘市小学里,减灾办、消防救援局等多部门联手打造了七大安全宣传专区,孩子们拿着打卡册,在沉浸式体验中收集徽章,一边玩一边学“应急物资怎么备”“逃生路线怎么记”;无锡市新吴区的“安全主题嘉年华”上,“生命守护急先锋”体验区成了“网红打卡点”,专业人员手把手教孩子打逃生绳结、用应急包,还演示AED使用、止血包扎,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应急技能。正如无锡相关负责人所说:“防灾从娃娃抓起,要让孩子在体验中把安全知识记牢。”

在融合创新上,泰州田河小学走出了独特路径,将“红色基因”与“安全意识”相结合,让少年们在仪式感中读懂安全的意义。主题升旗仪式上,二年级新入队的少先队员们戴着红领巾,听完“安全是强国复兴的基础”的宣讲后,立刻投入安全逃生演练,满满的仪式感让孩子们明白,学会保护自己,才是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第一课”。学校还号召大家争当“安全小博士”“隐患小侦探”“自救小能手”,让安全意识和少先队的勇气、担当一起,在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今年,星瀚小学开展了“科学防震减灾 守护生命安全” 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各班防震减灾主题班会精彩纷呈。老师们化身 “安全魔法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地震避险口诀”“家庭应急包配置指南” 为切入点,结合汶川、唐山等地震案例展开互动讨论。一(2)班创新采用 “情景模拟 + 角色扮演” 模式,同学们分组模拟 “教室避震”“户外避险”场景,在实践中熟练掌握“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震要领,让防灾知识变得有趣又好记。

随着警报声响起,防震疏散演练正式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迅速进入 “避险模式”,采取标准的 “伏地、遮挡、手抓牢”避震姿势,随后按照预定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至操场安全区域。全校100名师生仅用40秒完成集合,安保组同步完成各楼层搜救工作。

不仅校园内活动丰富,南通科技馆还把“应急科普”变成面向公众的“开放课堂”,让安全技能惠及更多人。科技辅导员拿着模拟人,一步步拆解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手臂要伸直,用上身力量垂直下压”的提醒声不断;围观的李同学跃跃欲试,亲身体验后擦着汗说:“以前看电视剧觉得简单,亲手做才知道要领,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了!”旁边的安全知识有奖问答更热闹,大家抢答的声音、掌声此起彼伏,在欢声笑语中把安全知识刻进脑海。

江苏多地的国际减灾日系列活动,把防灾减灾教育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安全盛宴”。这些生动又实用的“安全课”,不仅让师生学会了避险技能,更让“安全第一”的理念走进家庭、融入社会,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撑起了一把坚实的“安全保护伞”。(李睿哲 葛灵丹 程晓琳)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