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200亿的营收,还当上了NBA球队老板,杨瀚森头上顶着的就是人家签的合同,网上说法五花八门,说它不正宗,有人说这是背叛祖宗,有人说中餐就是这么变了味的。
程正昌,蒋佩琪,这俩名字要是摆在餐厅门口,估计没几个人会多看一眼,谁能想到这两口子在美国能靠着一碗“假中餐”搅动整个快餐江湖。
一年200亿的营收,还当上了NBA球队老板,杨瀚森头上顶着的就是人家签的合同,网上说法五花八门,说它不正宗,有人说这是背叛祖宗,有人说中餐就是这么变了味的。
可人家的生意是真好,一年能卖出200亿,开拓者队那边,还真就进了股东名单。
中国人不怎么爱,老外倒是抢着吃,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这名字简单直接,美国的超市,商场,学校,机场,哪哪儿都有,走过去门口总是排着长队。
一大盘子陈皮鸡,配上炒面,炒饭,那股子甜辣味,老美吃得嘴角流油。
程正昌生在江苏扬州,家里有点背景,他父亲程明才,以前是蒋介石的厨师,后来在台湾圆山饭店掌勺,他小时候日子过得挺舒服,家里环境好,从小就惦记着学厨艺。
后来一家人去了日本,在日本也开了中餐馆,可日本社会对华人不太友好,程正昌在学校没少受气,干脆一转头就往美国去了。
1966年考进了贝克大学,读的是数学系,语言不通,日子不好过,这时候遇见了蒋佩琪,一个香港人,在缅甸出生,英文特别好,就帮着他补课,俩人后来一起上了密苏里大学。
蒋佩琪学电气工程,程正昌拿了个数学硕士,正儿八经的理工科背景。
要是就这么一直下去,也就是个普通中产,俩人过安稳日子,可偏偏让他赶上了美国快餐这个机会,在亲戚开的中餐厅打工,做的是正宗中餐,来的都是华人,老外根本不买账。
可对面那家菜里胡乱放酱,豆芽给一大把,老美吃得那叫一个敞亮,队伍都排到门外去了,程正昌一下子就明白了。
中餐想在美国活下去,口味必须得变,得本土化,得让美国人的嘴巴觉得舒服,做法要简单,视觉上也得跟得上。
他跟亲戚说想调整菜单,亲戚说他那根本不是中餐,骂得特别凶,程正昌也就没再说话,自己拉了钱出来单干。
1973年,跟他父亲一起,开了家叫“聚丰园”的馆子,他父亲坚持做川扬菜,还是那套传统的东西,结果老美吃一次就不回头了,程正昌就劝他爸,别那么较真了,得做美国人喜欢的菜。
开始搞菜品测试,加酱,去骨头,把菜做得甜一点辣一点,摆盘也省事,最后美国人还真就接受了。
有个顾客建议他店名可以叫Panda,熊猫,这个名字美国人喜欢,LOGO一画,熊猫快餐就这么诞生了,1983年进驻洛杉矶的Glendale商场,开始搞标准化,快餐化,出餐速度快,味道稳定,价格也适中,那道陈皮鸡成了镇店之宝。
1987年夏威夷店一开,甜口,炸鸡,去骨头再裹上酱,那股甜辣味,美国人是越吃越多,2022年一年就卖掉了1.15亿磅陈皮鸡,直接成了熊猫的“国菜”。
蒋佩琪也辞掉了工程师的工作,用程序员的思路搞了一套管理系统,叫熊猫自动化工作站,每家分店的库存,销量,员工情况,数据全都能看见,缺什么货能提前知道,扩张速度一下子就快起来了,从1983年开始,每年开几十家新店。
到2024年,光在美国就有2600多家店,五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超过200亿人民币,成了全美最大的中餐连锁。
国内的人总吐槽熊猫快餐,不是过咸就是过甜,一点锅气都没有,就是预制菜,感觉像糖醋里脊加炸鸡,好多中国人吃一次就不再进门了。
程正昌自己也回应,熊猫快餐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菜,但它体现了中国烹饪的精神,他不去争什么正不正统,结果说明一切,美国人走进任何一个大商场。
最常见的亚洲快餐就是熊猫,资本市场上他们家更低调,程氏家族的信托投资了房地产,科技,金融,还有体育。
2025年9月,篮球圈出了个大新闻,开拓者队卖了42.5亿美元,汤姆·邓顿的财团买下的,程氏家族信托就是股东之一,NBA开拓者的新老板里就有了程正昌和蒋佩琪。
79天前,球队刚签了杨瀚森,中国的新生代球员直接就进了他们的球队,程正昌一下成了杨瀚森的老板,华人资本能进入NBA,很多人都没想到。
卖着“假中餐”,坐拥一支NBA球队,程正昌这路子走得确实野,在传统和妥协之间找到了一个出口,熊猫快餐的崛起,不是什么背叛,就是在异国土地上的一种变形,口味可能不地道,但它让更多人知道了中国菜,靠着预制菜撑起了这么大的规模。
也算是给中餐的工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国内还在争论预制菜。
美国人已经排着队在买陈皮鸡,国内还在讲传统,美国的“假中餐”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连在NBA都有了话语权。
程正昌不是厨神,也不是什么文化代表,他就是个理科生,一个商人,一个抓住了机会的机会主义者,他把所有中国餐饮人的梦想都给做成了。
在美国让中餐成了主流,哪怕这个主流带着点油腻,也带了点妥协。
来源:文史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