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人17岁画进V&A,我17岁画黑板报”——2024年3月,伦敦V&A博物馆把王诗龄的《春日花园》收进青少年展区,李湘直播首秀2.3亿销售额同一天刷屏。
“别人17岁画进V&A,我17岁画黑板报”——2024年3月,伦敦V&A博物馆把王诗龄的《春日花园》收进青少年展区,李湘直播首秀2.3亿销售额同一天刷屏。
母女俩一个把画送进顶级博物馆,一个把货卖成爆款,隔着屏幕都能听见普通家长心里咯噔一声:原来“别人家的孩子”背后站着“别人家的妈”。
画被收藏是真的,预科offer也是真的,可最扎心的是流程透明:李湘先砸钱在伦敦给女儿开工作室,再拉王岳伦一起办数字生日展,把作品直接推到博物馆策展人面前。
直播卖美妆时,她一句“职场女性也要给梦想上色”就把女儿画作印成口红外壳,2.3亿里有多少是冲着画买单的?
说不清。
但数据摆在那里,品牌方第二天就排队等签约。
有钱人的资源闭环玩得溜:画带火货,货反哺画,流量滚雪球,普通人连雪都没见着。
别急着酸“投胎学”。
李湘的狠劲不止砸钱。
她投的母婴品牌年增67%,福布斯把她写进女性创投人TOP20,说明算账本事比主持功底更硬。
直播镜头前,她敢把女儿素描当背景板,也敢在弹幕刷“炫富”时直接甩销售额——底气是数字,不是情绪。
王诗龄那边也没长歪,英皇钢琴八级、办亚裔社团、策划水墨对撞油画,至少把家里给的资源用成了简历上的真章。
父母离异却没互撕,合资给娃开工作室,表面和气也是共同KPI:把女儿作品送进博物馆比撕逼流量值钱多了。
说到底,这是两套平行宇宙。
普通人刷到新闻,顺手转发“下辈子让我投胎李湘”,转头继续挤地铁。
人家母女早把下一步算好:9月伦敦入学,工作室同期办展,口红下一季色号已经预留了新作配色。
焦虑没用,钱包更诚实。
买不起李湘的轻奢美妆,至少可以收起“躺平”话术——人家把“富养”玩成产业链,普通人能把“穷养”玩成啥?
先把自己日子过成正向循环,再谈羡慕不迟。
“投胎是技术活,熬夜也是。
”
“她直播卖口红,我直播加班,我们都在刷GMV,只是赛道不同。
”
“画进博物馆我服,但2.3亿里那支印画的口红,真的好用吗?
不好用照样退。
”
来源:淡定圆月2HF1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