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软银ARM CPU加入OpenAI自研芯片体系,预计创造数十亿美元的潜在收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16:40 1

摘要:这家凭一己之力点燃生成式AI狂潮的公司,如今正试图从算法走向硅片,从软件走向物理世界。而这场从算力到主权的豪赌,背后藏着另一个赢家——软银。

当 Sam Altman 开始造芯,整个硅谷都在屏息。

这家凭一己之力点燃生成式AI狂潮的公司,如今正试图从算法走向硅片,从软件走向物理世界。而这场从算力到主权的豪赌,背后藏着另一个赢家——软银。

据报道,OpenAI 正在与软银旗下的 Arm 洽谈,计划将 Arm 设计的 CPU 与其自研 AI 服务器芯片配合使用。消息称,OpenAI 目前正与博通共同设计这款 AI 芯片,而 Arm 希望 OpenAI 的 CPU 也能与英伟达和 AMD 的芯片兼容使用。

这意味着——OpenAI 不仅在造芯,还试图重构整个 AI 芯片的协作体系。所有 AI 芯片都离不开 CPU 的配合,而 Arm 的 CPU 将承担更多计算任务,成为核心控制枢纽。

知情人士指出,这款“OpenAI版”Arm CPU 将为 Arm 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潜在收入。软银作为 Arm 的大股东(持股近90%),自然也将成为这场AI造芯潮的最大受益者。

更关键的是,软银不仅提供资本,还直接参与到 OpenAI 的数据中心扩张计划中——这是一场规模可能高达 1 万亿美元的“算力远征”。

从英伟达到博通,OpenAI的“造芯野心”

OpenAI 与博通达成的新协议,标志着这家AI公司在硬件层面的又一次“自立门户”。

双方宣布将合作生产专为 AI推理(Inference)设计的新芯片,预计在明年底投入使用,产能足以支撑10 吉瓦级数据中心——约为 OpenAI 当前使用量的五倍。

Sam Altman 形容道:“一个 1 吉瓦的数据中心,就像一座小城市。”而 OpenAI 的计划,是建造 26 座这样的城市。

根据内部规划文件,OpenAI 计划在 2033 年前实现 250 吉瓦算力容量。以当前数据中心的造价计算,这相当于12.5 万亿美元的投入——一个足以重塑能源与资本格局的数字。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资金与产能的战争。Altman 正在敦促台积电释放更多产能,以便博通能够批量生产这款新芯片。事实上,自 2023 年起,他已多次与台积电高层面谈,试图为 OpenAI 锁定稳定供应。

软银的“AI主权”布局

软银早早就押中了这一趋势。

它不仅通过 Arm 掌握了底层CPU生态,更直接向 OpenAI 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并承诺未来将投入更多资金,为其数据中心扩张提供财务支持。

据The Information披露的文件,软银还签署了长期采购协议,将每年从 OpenAI 购买价值数十亿美元的 AI 产品——包括帮助 Arm 加速芯片设计的新型 AI 工具。

换句话说,软银正在用资本与算力,共同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AI主权体系”:

Arm掌握底层架构;

OpenAI驱动算法与需求;

台积电与博通提供制造能力。

这是一场跨越资本、技术与地缘的联合行动。

在 OpenAI 的宏图中,AI 芯片与数据中心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新的“国家级基础设施”。目前,亚马逊、微软、谷歌三大云厂商的年资本开支合计约 3000 亿美元——OpenAI 的目标,是直接建造它们的 3倍规模

英伟达、AMD、博通、Arm、台积电……每一家都在这场游戏中扮演关键角色,而真正的主导权,正逐渐向掌握“芯片生态”的玩家集中。

OpenAI 的造芯,不仅是摆脱英伟达的依赖,更是为了在未来AI操作系统的底层,拥有一席之地。Sam Altman 的目标,不只是让模型变得更聪明,而是让 OpenAI 成为“AI基础设施本身”。

来源:

[1]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openai-working-softbanks-arm-broadcom-ai-chip-effort?rc=p2bxcy

来源:ZFinanc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