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开展版权保护“一对一”指导服务,以胶州的古雅剪纸、钿贝世家等为代表的民间文艺企业,在薪火相传中焕发出时代新活力……走进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青岛胶州市的民间文艺产业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教育传承、产业融合等多措并举,通过版权孵化、保护衍生等方式实现创造
通过开展版权保护“一对一”指导服务,以胶州的古雅剪纸、钿贝世家等为代表的民间文艺企业,在薪火相传中焕发出时代新活力……走进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青岛胶州市的民间文艺产业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教育传承、产业融合等多措并举,通过版权孵化、保护衍生等方式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了从传统的“技艺传承”向全新“版权创意”转型发展的新模式,版权文化“金名片”竞相绽放,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注入强劲动能。
文脉底蕴深厚 为版权发展提供沃土
胶州民间文艺历史源远流长,拥有诸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胶州的秧歌、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展现了当下版权内容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2006年,胶州秧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胶州于2008年获评“中国秧歌之乡”;2007年,胶州剪纸入选省级非遗,2010年胶州再添“中国剪纸之乡”美誉。此外,茂腔、黑陶、刺绣等传统戏剧与技艺代代相传,共同构筑了胶州独特的文化底蕴,为版权发展提供了广阔沃土。
多措并举促振兴 产业融合见实效
为加强民间文艺产业版权保护,胶州市积极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深入古雅剪纸、钿贝世家、艾山泽丰合作社等企业单位,协助申请著作权作品登记,建立健全版权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版权保护能力。为深化文旅产业融合,胶州市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上合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涵盖鼓励举办特色文旅节会、支持文化产业设施建设、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为版权文化发展保驾护航。
教育传承方面,“非遗进校园”工程成效显著,胶州秧歌已覆盖全市105所中小学,吸引10万余名学生习练,3所学校获评“中国秧歌艺术传统校”。非遗文创市集将传统与现代设计融合,推出灯塔酱油、大沽河黑陶等21项非遗产品,推动传统文化贴近当代生活。
紧跟文旅融合大势,胶州市持续推动版权文化的交流合作。胶州秧歌、蛋壳黑陶、剪纸等先后前往10余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先后参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纪念中法两国建交55周年的全球功夫春晚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胶州秧歌、茂腔走出去”项目入选山东省齐鲁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重点项目。随着上合国际免税城、万豪酒店等重点项目落地,胶州文旅产业增加值达128.42亿元,增速15.2%,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展望未来 守正创新贡献版权力量
面对时代新机遇,胶州市将继续完善版权保护体系,推动民间文艺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直播等技术拓宽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结合上合示范区建设开发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打造“胶州有礼”文创品牌。注重教育传承,深化“非遗进校园”工程,编写标准化教材,培育新一代传承人,确保民间文艺生生不息。
通过守正创新与融合发展,胶州民间文艺产业正书写新的时代华章,持续为城市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贡献版权力量。
来源:西海岸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