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围、微调、快退!成都轨道建设用 “三招” 解出行堵点,一年退围面积超 80 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13:43 1

摘要:自 2024 年 10 月成都启动首批交通堵点治理以来,轨道交通建设通过 “少围、微调、快退” 三大举措,一年间累计退围超 80 万平方米,47 个站点全面拆围、72 个站点实现阶段性退围,一环路南四段、府城大道等重点干道交通显著改善,切实缓解了施工对市民出行

自 2024 年 10 月成都启动首批交通堵点治理以来,轨道交通建设通过 “少围、微调、快退” 三大举措,一年间累计退围超 80 万平方米,47 个站点全面拆围、72 个站点实现阶段性退围,一环路南四段、府城大道等重点干道交通显著改善,切实缓解了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家住成都青羊区小南街的王女士最近发现,家附近地铁施工的围挡正在一点点减少 ——“施工期间通行确实受些影响,但看着围挡拆掉,越来越期待地铁开通了!” 这处 13 号线一期小南街站的变化,正是成都轨道建设上述理念的生动体现。

13号线一期小南街站退围前

13号线一期小南街站退围后

10 月以来,成都轨道退围计划持续推进:在建的 30 号线一期将退围 17000 余平方米,13 号线一期计划退围近 4000 平方米。回溯到 2024 年 10 月,成都公布首批 63 项堵点治理任务后,轨道交通建设便坚持 “能少占则少占、能快退就快退” 原则,逐站制定计划,从源头减少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干扰。

小南街站这样位于居民区密集、人流车流量大的站点,施工前就制定了 7 期动态打围计划,每次只围最小作业面,完成后立即恢复道路再转战下一块区域。成都轨道建设公司 13 号线一期负责人周博回忆,最极限时围挡距离龙门吊仅 10 厘米,就是为了多留出行空间。同样注重 “少占” 的还有 13 号线一期华西坝站,采用半盖挖法施工,最窄处围挡距作业区仅 50 厘米,仅容一人通过,最大程度缩小对交通的影响。

10号线三期红牌楼站退围前

10号线三期红牌楼站退围后

在 “少围” 基础上,“微调” 更显贴心。小南街站周边有数十个小区和商铺,建设团队几乎为每个门口都预留了 “专属通道”。站点附近商铺老板李女士说,原本担心施工影响生意,没想到围挡总在小范围调整,始终不耽误顾客进店,而且每天都有人清洗围挡,损坏了也能及时维修。紧邻武侯祠、锦里的 10 号线三期武侯祠站,日均游客上万人次,建设团队四年间完成 52 次路口倒边、1003 次围挡拆建,还新增 2 处临时上下客点,派专人疏导交通,用 “绣花针” 功夫保障通行。

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退围前

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退围后

“快退” 则让市民更早享受到便利。小南街站此前已完成 3 次阶段性退围,累计退出 2400 平方米,本次退围后将全面拆围。在附近上班的彭先生感慨:“每次围挡退一点,都觉得离地铁通车更近一步!”10 号线三期红牌楼站优化施工工序,地下与地面施工同步推进,完成后立即退围;30 号线一期益州大道站分两次退围,共恢复近 4600 平方米区域,显著提升沿线通行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每次退围不只是拆围挡,还会同步恢复交通标志、安装路灯、调试信号,确保道路完整 “回归”,前不久市一医院站退围后,整洁的路面很快恢复使用。

30号线一期益州大道站退围前

30号线一期益州大道站退围后

如今,成都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突破 700 公里,800 米覆盖通勤比重达 34%,日均客运量 608.3 万人次。随着轨道建设持续优化施工方式,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未来市民的出行将更便捷、更舒心,城市交通运转也将更高效。

记者:任洁

编辑:多琪

“四川交通广播”视频号

视频也有料

四川交通广播

为美好生活加速度

来源:四川交通广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