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影视中的法西斯主义:“世纪之子”还是“不良诗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12:48 1

摘要:埋葬乔瓦尼·秦梯利1922年,乔瓦尼·秦梯利(Giovanni Gentile)经由贝内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的推荐,被初次掌权的本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任命为“公共教育部长”(Ministro della

埋葬乔瓦尼·秦梯利1922年,乔瓦尼·秦梯利(Giovanni Gentile)经由贝内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的推荐,被初次掌权的本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任命为“公共教育部长”(Ministro della Pubblica Istruzione),当时,他仍与其他几位“非法西斯人士”共同象征着意大利传统精英与墨索里尼的合作,该届内阁还包括4名像秦梯利、克罗齐那样的自由主义者、2名亲教会的人民党(Partito Popolare Italiano)党员和2位战争英雄——阿尔曼多·迪亚兹(Armando Diaz)元帅和陶内·迪·莱费尔(Thaondi Revel)海军上将。化用战后的意大利史学家伦佐·德·菲利切(Renzo De Felice)所言:“第一年(笔者注:其本意是指1919年)的法西斯主义不能被视为法西斯主义。”秦梯利在次年便加入“国家法西斯党”(Patriot Nazionale Fascista, PNF),在形式上成为意大利法西斯的一员。然而,战后的意大利哲学家奥古斯托·德尔·诺切(Augusto DelNoce)认为,秦梯利与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分属于不同维度。即使两人在现实中一度合作,这并不意味着墨索里尼在意识形态上成功同化秦梯利。1925年4月21日,秦梯利应墨索里尼之命发表了《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宣言》(Manifesto degli Intellettuali del Fascismo),1944年,他倒在游击队“爱国行动小组”(Gruppidi Azione Patriottica)的枪口之下。经由秦梯利近二十年的理论工作,墨索里尼式的法西斯主义被改造为一种文化,使其超脱于曾经那些暴力而短暂的行动方针。如今,秦梯利被安葬在佛罗伦萨的圣十字圣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值得注意的是,该地也是米开朗琪罗、伽利略、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等民族伟人的安息之地,被誉为“意大利的先贤祠”。也就是说,一个“法西斯分子”的遗骸进入了意大利民族的“先贤祠”。2024年2月,笔者也曾探访此地,发现秦梯利之墓位于教堂角落不对外开放的部分。我们问询神父后才得知,为了避免争议,秦梯利之墓是不对公众开放的。同行的朋友遂用意大利语向神父请求,称我们是学习该领域的学生,特地来此寻找秦梯利之墓,神父便准许我们参观五分钟,领着我们越过谢绝游客参观的障碍物。《墨索里尼:世纪之子》剧照 秦梯利与克罗齐怀有相似的困惑,他选择将意大利法西斯的早期实践作为思想资源。秦梯利的答案是将“真历史”建筑于集体意识的觉醒之上,这种觉醒由本民族的独特行动激发。正如墨索里尼自己在1925年6月的演讲中所言:“我们只有通过创造独特的生存或者说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书写历史,而不是仅仅留下一部枯燥的编年史。”比克罗齐、秦梯利晚一辈的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将会迸发出的巨大潜力,但这已是后话。如今,“世界大战叙事”似乎为谈论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安全距离”,而本文所涉及的四部电影,却拒绝仅仅通过讨论战争达成“和解”。新时代的意大利影视再次站到了自己的历史面前,这些21世纪的批判者、调侃者、同情者如今面对着与其前辈相似的困惑——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遗产中,哪些是“意大利的”,哪些则是“非意大利的”(乃至“非人类的”“反人类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究竟应该被理解为一种隐秘的文化仪式,还是一种直白的政治方针?影视作品中的法西斯主义,其化身究竟是“不良诗人”,还是“世纪之子”?至少,意大利影视在谈及法西斯的影响时,不会仅仅将其认知为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几场军事冒险。相反,它们决定深入法西斯主义的肌理,去探寻其记忆的战场、美学的诱惑、哲学的根基以及历史的真相。

来源:非常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