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理说看女队比赛怎么都带点“俯视感”吧? 结果人直接整不会了。 他描述的那个感觉我印象特深,就说你眼睛明明跟上了,身体也动了,球到你跟前那股顶劲儿,直接颠覆你的肌肉记忆。 好比你以为接的是个乒乓球,飞过来的却像个铅球。
孙颖莎的球让雨果都懵了!邱贻可坦白没想到,王励勤的眼神藏不住了
一个巴西大老爷们儿,世界排名前十的雨果·卡尔德拉诺,看完孙颖莎打球居然蹦出四个字:“措手不及”。
按理说看女队比赛怎么都带点“俯视感”吧? 结果人直接整不会了。 他描述的那个感觉我印象特深,就说你眼睛明明跟上了,身体也动了,球到你跟前那股顶劲儿,直接颠覆你的肌肉记忆。 好比你以为接的是个乒乓球,飞过来的却像个铅球。
这让我想起日本有个教练说的更绝,说孙颖莎“没有秘密”。 对啊,谁不知道她正手猛? 可问题就在于,你知道了也防不住。
2023年德班世乒赛她身兼三项,女单、女双、混双全拿下了。 她主管教练邱贻可后来采访里说,他其实心里也打鼓,没想到这孩子真能扛下来,还扛得这么完美。
训练时候邱贻可那是出了名的“虎爸”,据说还想方设法给她“添堵”,让队员给对手喊加油,给她嘘声,就为了练她的抗干扰能力。 结果练着练着,莎莎反而“百毒不侵”了。
说到对手,伊藤美诚那个例子太经典了。 东京奥运会半决赛,多少人觉得是场恶战? 结果孙颖莎像个拆弹专家,4比0给伊藤拆得干干净净。
比比分更吓人的是那个过程,伊藤从自信到迷茫再到绝望,赛后那眼神,绝了。 莎莎让你“没想到”的,不是怪招,是阳谋,就用速度和力量压着你,明明白白告诉你我要干嘛,你就是没辙。 这
还有个小细节,2024年新加坡大满贯她反手失误输给陈幸同,有人说她反手被突破了。 结果三个月后澳门世界杯决赛,她换了个发抢战术,又把王曼昱给赢了。
这种调整速度,你说她靠的啥? 国乒总教练李隼说她是“将才也是帅才”,有攻势是将才,有谋略是帅才,她两头都占。
王励勤现在是中国乒协副主席,他在场边看莎莎打球那表情,跟咱们球迷不一样。 那是一种审视和评估。 他“喜欢”莎莎,肯定不只是因为球好看。
他看的是大局,是下一代领军人的样子,技术、心态、领袖气质,得齐全了才行。 杭州亚运会决赛对早田希娜,她顶住了,王励勤那个微笑,就是放心了的意思。
混双的事儿也得提一嘴。 “莎头组合”太稳了,王楚钦说过和莎莎配混双很安心。 2023年德班世乒赛混双决赛,对世界第一的日本组合,那个攻防转换,莎莎就像块磐石,能守还能瞬间反打。
有人分析过她的“正手爆冲”,说是完美融合了力量、旋转和速度。 靠的不是胳膊劲儿,是蹬腿、转腰、收臂那一套连贯动作,把全身的力气都怼到球上。
还有个旋转,她拍面摩擦球那一下,制造的上旋球能让球加速下坠,侧旋球能拐弯,对手判断落点特别费劲。 落点控制也刁,经常打两个大角或者追身,就是欺负人反应时间有限。
自律这块,莎莎也是吓人。 她启蒙教练张春欣说过,莎莎训练不用催,只要球馆灯还亮,她就能一直练。
河北日报报过,她多球训练每次都捡满满一盆球,永远比别人多练点。 队里要求一周交三篇训练日记,她偏要每天写。 马龙不是用“乖萌萌”形容她吗?
马龙后面还补了句,说“莎莎看着很听话实际只听自己的话,还想让别人也听她的话”。 这性格,有意思吧?
巴黎奥运会女单失利后,有个她深夜独自加练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邓亚萍都感慨,说现在运动员最难的不是技术,是怎么在胜负里保持自我,她觉得莎莎做到了。
包括有时候对手抱怨裁判,莎莎也照样专注,赛后采访还感谢队友。 日本选手早田希娜都说过,和莎莎打,感觉像输给了“更高尚的体育精神”。
来源:刘宇翔说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