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一首诗,字字不提思念,字字充满思念,唐诗中的巅峰造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00:29 1

摘要:唐代是诗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只根据《全唐诗》一书统计,所收录的作者就有2200余人,收录的作品则达到48900余首。

唐代是诗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只根据《全唐诗》一书统计,所收录的作者就有2200余人,收录的作品则达到48900余首。

在这片繁花似锦的唐代诗苑里,既有国色天香的珍品名花,如太白之俊逸,摩诘之空灵,义山之朦胧,昌黎之奇崛。

还有点缀其中的奇花异草,如郊之寒,岛之瘦,卢仝之怪诞,李贺之诡异,可谓百花竞放,芳香四溢,无穷无尽地滋养着世人的心灵。

其中有一位诗人不得不提,他擅长写景,诗句常常带给人很美的联想和诸多的感动。

比如:“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比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比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诗圣杜甫曾经赞美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意思是说,孟浩然写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是他的诗句常常有超越鲍照和谢灵运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诗,常常将山水和内心的触动分开,风景就是风景,而不是情景交融,达不到“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境界。

我们举两首诗对比一下: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南北朝·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节选

这首诗描写了猿的鸣叫,幽深的山谷,山岩下的白云,野花上的露珠,还有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着更远的地方前行,一路上越过溪涧,爬上栈道。

写了沿途的风景,最后才写到自己欲寄兰花和疏麻,却无从相寄的忧心和思念。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的这首诗就不一样,达到了景中有情,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

很明显,诗人想表达的就是思乡,但是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想家。而是先营造秋天里清冷的氛围,黄叶飘落,大雁南飞,江风萧瑟。

“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望着眼前的浩渺江水,诗人的思乡之情随同波光一同涌现,我的家乡与此地相隔千山万水,在遥远的襄水边上,在蓝天白云的那一端。

“襄水”、“楚云”、“乡泪”、“孤帆”,让人们无形之中感受到他内心难以抑制的思念。

而在孟浩然的作品中,这样的诗作还有许多,其中最经典的一首,只有短短20个字,字字不提思念,字字充满思念,才是真正的巅峰造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在盛唐时代,无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还是诗佛王维,他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过一段轻快恣意的时光——漫游。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诗人们一边游览大好山河,一边遍交天下名士,传播自己的诗名,孟浩然也不例外。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底,40岁的孟浩然赴长安参加科考,认识了自己的忘年交王维,王维在长安积极举荐孟浩然,不论是向王公贵族,还是玄宗本人都不遗余力,但可惜的是,科考和举荐两条路都没有成功。

无法在长安立足的孟浩然不得不黯然离开,开始一段漫游吴越的生活。

开元十八年(730)前后,孟浩然来到了浙江新安江一带,在一个暮霭重重的傍晚,小船行驶到下游的建德江畔,他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移舟泊烟渚”,渚,指江中的小岛或沙洲。烟诸,江面上雾气笼罩的小岛。移舟:划动的小舟。

在烟波浩渺的江上,我的一叶小舟在茫茫无垠的江水上飘摇着,飘摇着,停泊到一个雾气迷蒙的小岛边。

此时的孟浩然,在水天一色的广阔天地里,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其实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日暮客愁新”。客,身处异乡即为客,孟浩然的家乡是湖北襄阳,如今却身处建德江畔,自然为他乡之客。

“客愁新”,一路上诗人的心中就堆满了忧愁,此时天色渐黑,忧愁又添了一层,更浓了几分。

旧愁不散,新愁又添,这样的夜晚对于诗人而言,弥漫的不仅是雾气,更是挥之不去,如影随形的惆怅。

旧愁,是求仕失败、书剑飘零的失落,是对自己未来的迷茫,我已经不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接下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是继续求仕,还是归隐山林呢?

新愁,是客走他乡的思乡之愁,这思念随着暮色升起。

崔颢有诗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绩也有诗云: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黄昏时,外出劳作的人们都陆续回家了。

可是此时的诗人却回家可归,换句话说,事业无成的他,有家不能回。

“野旷天低树”,空旷的野外,波光粼粼的江水绵延至远方,与天相接,诗人抬头一望,身旁的这棵树木看起来比天空还要高大。

“江清月近人”,清澈的江水,朗朗的明月,在这孤寂的夜色里,唯有他们与诗人静静相伴。

诗人俯身一望,水中的明月仿佛要与诗人亲近一般。水中月影的亲切感,无疑就是诗人内心思乡之情的外显。

这个千年前的夜晚,一个人,一片江,一只船,一棵树,一轮月,这样的画面营造了穿越千年的孤独和永不褪色的思念,这样的意境让我们至今无法走出。

图片原创,请勿商用!

来源:荷月诗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