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块块色泽古朴、纹理独特的香云纱面料在孩子们手中传递,千年工艺的种子正悄然播撒在心田。“这块布为什么摸起来凉凉的?”“上面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在西樵镇中心小学的阶梯室里,孩子们围在香云纱传承人张绍景身旁,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10月13日,西樵中心小学将非遗
一块块色泽古朴、纹理独特的香云纱面料在孩子们手中传递,千年工艺的种子正悄然播撒在心田。“这块布为什么摸起来凉凉的?”“上面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在西樵镇中心小学的阶梯室里,孩子们围在香云纱传承人张绍景身旁,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10月13日,西樵中心小学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学校美育课程相结合,特邀香云纱技艺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了“守护根脉 织就未来——香云纱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课堂。
传承人授课互动 细说香云纱千年技艺
张绍景从香云纱的历史渊源讲起,向孩子们娓娓道来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香云纱又名‘响云纱’,因走路时会‘沙沙’作响而得名,是我们广东佛山的传统特产。” 他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传看,向学生们介绍了香云纱从蚕丝、纱线到成布的完整工艺过程。“三蒸九煮十八晒,每一块香云纱都要经过至少30道工序,历时数月才能制作完成。”并在张绍景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触摸香云纱面料,感受其独特的纹理和质感,尝试辨认香云纱特有的珍珠光泽。
互动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403班张明翰同学连发三问:“香云纱能穿多久?还能有什么颜色?出汗后,它会贴衣服吗,怎样洗涤?”张绍景老师娓娓道来,406班的陈堂恩同学兴奋地说:“原来香云纱布料可以这样天然地染出来,太神奇了!”
学生亲身体验 感受非遗工艺独特魅力
“刚才我摸香云纱的时候,感觉凉凉的、滑滑的,和平时穿的衣服完全不一样。”课后,四年级学生梁承臻依然沉浸在兴奋中,“张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布料要在草地上晒太阳,用河泥来染色,我觉得好奇妙!我想回家告诉妈妈,原来我们中国有这么漂亮的布料。”香云纱那深邃的光泽继续在学校的教室里流转,孩子们对手中这块古老布料爱不释手。美的种子,已悄然播撒。
非遗融德美课程 西樵铺就育人新路径
西樵镇中心小学校长冯爱仪表示,学校始终致力于将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学校美育深度融合,持续开发以“香云纱织造技艺”“牛仔布技艺”等为代表的乡土德育课程。通过这类课程,学生不仅学习传统技艺,更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其中蕴含的匠心精神与人文底蕴,逐渐建立起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近年来,西樵镇中心小学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计划,将本地传统文化遗产系统性地融入德育、美育课程,香云纱课程也是其中的一环。
学校计划通过组建非遗社团、组织校外实践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多层次的德育、美育课程体系。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了解香云纱的历史文化,还有机会亲手参与简单的工艺体验,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我们计划在下学期的美育课程中增设香云纱创意社团,让孩子们尝试用香云纱边角料进行艺术创作,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香云纱作为本土非遗项目,其独特的工艺美感和文化内涵,恰好为孩子们提供了生动的美育素材。”西樵镇中心小学美术主管梁丽霞补充道。
接下来,西樵镇将继续发挥西樵香云纱非遗传承的文化和精神,进一步凝炼幼小初校园香云纱非遗课程,以技育人,以文化人,培养西樵学子感受本土文化之美、技艺之美,助力学生形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文/图 南海融媒记者 黄金全
通讯员 梁丽霞 黄幼谦 余俊锋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