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灾日|请速查家中“风险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09:50 1

摘要:10月13日是国际减灾日。国家应急广播提醒,防灾减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定期排查家中老旧设施,注意用电、用气安全,提前准备家庭应急包,防患于未然。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田雨汀)10月13日是国际减灾日。国家应急广播提醒,防灾减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定期排查家中老旧设施,注意用电、用气安全,提前准备家庭应急包,防患于未然。

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宣教支队长高级培训师李振华表示,同国家和城市一样,家庭也需要防灾减灾的“韧性建设”,排查家中隐患、做好灾害防护,应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电气隐患是看不见的“电老虎”。插线板超负荷使用,即一个插线板上同时连接多个大功率电器,会导致插线板过热,极易引发短路火灾。要遵守“一插一电器”原则,大功率电器不要插在同一个插线板上;避免插线板“小马拉大车”,使用安全标准更高、经过3C认证、高温阻燃材料的新国标插座。

符合新国标的插排。田雨汀摄

不符合新国标的插座。田雨汀摄

老旧、破损的电器内部线路老化,绝缘性能下降,同样存在漏电和起火风险。定期检查家中各个电器线路,手机、充电器和家用电器长时间不使用要断电;李振华提醒,不要等电器用坏不能修了才换,及时淘汰“超期服役”的老旧电器,常用家电的安全使用年限:电冰箱10~12年、洗衣机8~10年、空调8~10年、电热水器8年。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充电引起火灾等悲剧也时常发生。电动车和电池绝对不可进入楼道或室内充电,应停放在室外指定安全区域,如充电柜、充电桩等。

厨房是家庭火灾的高发区。燃气隐患主要来自软管老化、开裂,灶具熄火后未关闭阀门致燃气泄漏,遇明火会引发爆炸。在家中做饭,一定要养成“人走火熄”的习惯;一般的燃气橡胶软管安全使用寿命为2年,定期请专业人员检查燃气管是否漏气,有条件的可更换金属波纹管,在家中装配燃气报警器。

烹饪时,要注意谨慎使用厨具。炒菜时锅烧太热很容易着火,情急之下用水灭火,会“炸锅”,使着火的油四处飞溅,点燃四周易燃物,引起更大的火灾。正确的做法是,用锅盖或湿毛巾盖住锅,隔绝氧气,关闭燃气,等待火焰熄灭。高压锅煮粥等粘稠食物或煮汤类放入太多水,容易堵塞排气孔,造成锅内压力急剧增加,引发爆炸。使用前要注意检查排气阀、密封圈,使用后将整个锅体和锅盖各部件都清洗干净。

卫生间潜藏双重灾害风险。李振华强调,卫生间因其潮湿的环境,潜藏触电风险。插座安装过低、未使用防溅盒、湿手触摸开关、使用电器时与水接触,都可能导致电流通过水体使人触电。应为卫生间内所有插座配备防溅盒,所有电器远离水源使用,触摸开关前彻底擦干双手和身体。

燃气热水器可能因安装不规范、通风不畅或超过使用年限,出现一氧化碳泄漏,引发中毒或火灾事故。切不可装在浴室,选择靠近门窗或室外位置安装,定期检查燃气热水器排烟管道;洗澡时务必保持通风,切勿紧闭门窗。

温馨的起居室也可能“暗藏杀机”。悬挂在床头或沙发上方的大型装饰画、照片等重物,若固定不牢,也随时有坠落风险将衣物、床品、窗帘随意搭放在电暖器上,也可能因温度过高燃烧起火。

李振华介绍,独立柜体应使用“防倒器”或L型支架固定在承重墙上;墙面上的装饰物不挂在常待区域的上方,安装时使用牢固的钉子、挂钩等固定;使用电暖器时将周围清空,与可燃物保持至少1米距离,不紧靠墙面或床边,做到“人走电断”。

此外,有的家庭会在车库、储物间等堆放油漆、废旧纸品、木材、电器等杂物,在高温环境下极其危险,一旦遇火会迅速燃烧。注意保持居室整洁通风,妥善处理或回收旧物,彻底根除隐患。

来源:蔡葵丢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