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该名游客送至医院的司机发帖称,5月9日,他在网约车平台看到有人发布返回成都的顺风车订单,便和对方取得联系。次日早上8时21分,他抵达出发点后,发现该男子是被搀扶出来的。
近日
有网友发帖称
一名男性游客在四川四姑娘山旅游时
疑因高原反应被送往医院
抢救无效后离世
此事引发广泛关注
相关话题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男子抵达第3天高反死亡
医生提醒:不要洗头洗澡
将该名游客送至医院的司机发帖称,5月9日,他在网约车平台看到有人发布返回成都的顺风车订单,便和对方取得联系。次日早上8时21分,他抵达出发点后,发现该男子是被搀扶出来的。
同行者介绍,该男性游客来到四姑娘山镇已经第3天,第1天就已出现身体不适,“他第1天洗了澡穿得有点儿少,可能有点儿感冒并伴有咳嗽。”
该司机表示:“根据我多年高原经验,这名男子已经有了典型的高原肺水肿症状。我告诉他的同行者,这种情况应该立即就医。”随后,他用最快速度将一行人送至镇卫生院。
5月11日,四姑娘山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证实了事发经过。5月10日上午8时许,确实有一位男性患者在卫生院接受急救,“抢救时已经没有意识和心跳脉搏了,抢救无效后去世。”该医护人员还表示,“前几天他身体就出现了不适,到卫生院来吸氧,当时我们医生就建议他降低海拔了。”
“对于高原反应,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每年会有很多来爬山的游客,我们建议初次到高原地区的游客,不要洗头洗澡、饮酒和剧烈运动。”医生提醒,出现缺氧等高原反应后不可大意,应及时吸氧。若吸氧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且身体还有基础疾病,需尽快降低海拔。
高原反应(简称高反)是指人体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由于缺氧、低气压、寒冷等环境变化,身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通常海拔越高症状越明显,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遇到高反,该如何应对?如何避免高反?一起了解↓
高反时会出现哪些症状?
轻度高反:头痛、头晕、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中度高反:持续头痛和呕吐、腹泻、睡眠障碍、胸闷气短、意识模糊等。
重度高反:高原肺水肿(咳嗽带粉红色泡沫痰、极度呼吸困难);高原脑水肿(意识模糊、步态不稳、昏迷)。
易高反人群:
平时耗氧量大的人(如健身爱好者、运动员)
心肺功能较弱的人(如哮喘、高血压患者)
初次进入高原的人(身体未适应)
感冒或处于疲劳状态的人(免疫力下降)
出现高反了怎么办?
若在高海拔地区出现高反症状,应立即告诉同行者,并终止体力活动。轻微高反通常在症状出现后24-48小时内好转。出现高反后,有条件者应尽快吸氧,轻微反应时吸氧流量通常为2升/分钟。
接下来,应根据高反症状和严重程度决定如何处理:
情况一:如以头痛为主,患者可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症状,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情况二:如以睡眠障碍为主,可考虑临时服用安眠药。
情况三:如果症状恶化或症状在两天内未改善,应尽快前往海拔较低地区,一次至少下降300-500米。若无法立即前往低海拔地区或病情紧急,应尽快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就诊。
前往高原地区如何防高反?
缓慢“爬升”
高反发生率与海拔上升速度密切相关。缓慢提升海拔有助于机体逐渐适应低氧环境,降低高反发生率。建议前往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时,可先在2000-2500米的中等海拔地区停留至少1天,再前往更高海拔区域。
低海拔地区过夜
由于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回心血量增加,夜间缺氧症状可能更明显,高原旅行期间应尽量在低海拔地区过夜。
摄入碳水
到达高海拔地区后,需保证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可间断吸入低流量氧气,并保持心情放松,这些均有助于预防高反。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端午假期临近
前往高海拔地区游玩时
务必警惕高原反应
若及时吸氧后症状未明显缓解
请尽快就医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