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英:米线香伴书香 点亮乡村文化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09:25 1

摘要:在富源县后所镇小冲村委会,有位远近闻名的“文化大姐”李红英。她从种葡萄脱贫到开餐馆致富,日子好了也始终惦记着村里的孩子,用一间“爱心书吧”和一碗热汤米线,在乡村播撒文化种子,成了乡亲们眼中的乡土文化能人。

在富源县后所镇小冲村委会,有位远近闻名的“文化大姐”李红英。她从种葡萄脱贫到开餐馆致富,日子好了也始终惦记着村里的孩子,用一间“爱心书吧”和一碗热汤米线,在乡村播撒文化种子,成了乡亲们眼中的乡土文化能人。

早些年,李红英靠着党的富民政策,通过科学种植葡萄脱了贫。后来她瞅准乡村服务机遇,用自家临街房开起小餐馆,凭着真诚待客、用心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可看着村里孩子放学后要么守着电视、手机,要么因家长忙于农活或外出务工没人辅导作业,她心里不是滋味。

“家里书多,不如给孩子建个读书的地儿!”李红英和爱阅读的丈夫一拍即合。夫妻俩主动找到相关部门申请,很快得到支持。没多久,餐馆旁一间窗明几净的“爱心书吧”就开了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夫妻俩还备了开水、打印机,全天候免费开放。

经营餐馆的间隙,李红英成了书吧的“全能管理员”:维持秩序、为孩子推荐图书、辅导低年级学生做作业,她的丈夫则一有空就来和孩子聊读书心得、讲故事。为让孩子坚持阅读,他们还定下暖心规矩:看书满两小时,就能免费吃一碗餐馆的米线。这碗米线成了“神奇纽带”,原本坐不住的孩子,为了吃到米线,渐渐能沉浸书海一下午。四年级的李智茗每天雷打不动来书吧,“喜欢看书做作业,更爱红英阿姨的米线”。曾沉迷电子设备的孩子,也慢慢被书籍吸引,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

“孩子爸妈在外打工,我们教不了娃做作业,书吧让娃有了好去处,省心!”村民李允达的话,道出了不少留守老人的心声。如今,“爱心书吧”成了小冲村孩子的“课后乐园”,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埋头读书、认真写作业的身影。

李红英的善举还带动了全村,邻里互帮互助的氛围更浓了,关心教育、重视阅读成了村里新风尚。她的餐馆成了正能量传播的窗口,顾客们听说了书吧的故事,有的捐书、有的出力帮忙。

“看着孩子认真读书的模样,再看他们吃米线时的笑脸,再累都值!”李红英说。如今,这间小小的“爱心书吧”,不仅是小冲村的文化地标,更成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景线,而李红英用米线香伴书香的温暖举动,则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上慢慢发芽。

来源:掌上曲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