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被誉为“小富士康”的上海昌硕科技康桥工厂,投资120亿扎根上海多年,高峰期有十万工人忙碌其中。机器昼夜轰鸣,工人们日复一日地调试机器、安装零件、拧紧螺丝,虽说工作枯燥,但收入也还算可观。
“世界工厂”真的要没落了吗?
曾经被誉为“小富士康”的上海昌硕科技康桥工厂,投资120亿扎根上海多年,高峰期有十万工人忙碌其中。机器昼夜轰鸣,工人们日复一日地调试机器、安装零件、拧紧螺丝,虽说工作枯燥,但收入也还算可观。
然而,从2019年起,苹果在全球重新布局供应链,将目光投向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等地。到2023年,昌硕科技全线搬迁,十万人瞬间没了饭碗。工人们围在厂门口,满心茫然,即便拿着“N+1”补偿金,也高兴不起来,未来的路不知该迈向何方。
昌硕的离开,看似是苹果逐利的选择,实则反映出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上海并非不重视这家大厂,而是有着更长远的规划——产业升级。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的是给高科技产业腾出空间。
这一变革过程中,受伤最深的是那些普通工人。但他们没有坐以待毙,很多人拿着补偿金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有人学修新能源车充电桩,有人走进服务行业当外卖员、仓库分拣员,还有人做起直播带货。
我们或许会担忧“世界工厂”的名号不再,但别忘了,几十年积累下的完整工业体系,是我们的强大根基。苹果等企业的离开,虽带走订单,却也给本土科技企业留出发展空间,小米、华为、比亚迪、大疆等企业的崛起就是最好证明。 时代在变,我们是该感慨“世界工厂”的远去,还是更应期待新产业格局下的新辉煌? 来源:湖北电视台-生活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