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长警惕“毁容虫”频现,专家:吹走别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21:01 1

摘要:“昨天夜里喷死的隐翅虫,吓人!”“已经在北京被攻击了!用了烫伤药才结了痂。”“10月5日带娃在北京发现隐翅虫”······近日,不少北京市民反映在身边发现了隐翅虫,甚至有人因接触其毒液导致严重皮炎,症状持续近一个月仍未完全康复。“医院隐翅虫皮炎患者接诊量翻倍”

“昨天夜里喷死的隐翅虫,吓人!”“已经在北京被攻击了!用了烫伤药才结了痂。”“10月5日带娃在北京发现隐翅虫”······近日,不少北京市民反映在身边发现了隐翅虫,甚至有人因接触其毒液导致严重皮炎,症状持续近一个月仍未完全康复。“医院隐翅虫皮炎患者接诊量翻倍”“以为自己被烫伤3天后才知是隐翅虫”等话题也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

北京多区发现隐翅虫踪迹

近期,北京多个区域的市民反映发现隐翅虫踪迹。在社交媒体上,东城、朝阳、海淀、丰台、通州、房山等区的网友均表示见到了这种小虫。

社交网络上大家反映在北京多区发现隐翅虫

国庆期间,市民谭女士在北京朝阳门某餐厅就遭遇了一场“虫虫危机”。她与朋友聚餐时,突然发现桌边有小虫爬行。正当服务员准备拍打时,谭女士根据科普知识,及时制止,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毒液溅染。

不仅在北京,全国多地也出现隐翅虫活跃现象。在济南,不少市民因直接拍打或误触隐翅虫,导致皮肤出现水疱、破溃等症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透露,近期该类患者接诊量比往常增长一倍。

“飞行的硫酸”究竟是何方神圣?

隐翅虫是一类小甲虫,在昆虫分类上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科是所有生物里种类最多的科,全世界已知的隐翅虫有66000多种。

对人有威胁的只有毒隐翅虫亚科的20多种,在中国常见的只有两三种,其中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是梭毒隐翅虫,除了西藏之外的其他地区都有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数量较多。

梭毒隐翅虫在外观上很好分辨:细细长长,红黑相间,头尾都是黑色。这种醒目的配色本身就是一种警戒色,向其他生物预警“我有毒,别惹我”。

隐翅虫为何如此危险?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阮文科解释,隐翅虫分布范围广,种类较多,其中可导致皮炎的毒隐翅虫共有20余种。隐翅虫皮炎的主要致病源为隐翅虫素,其pH值为1~2,属于强酸性,而人体的pH值约为7。

毒隐翅虫素是一种接触性毒素,如果接触到皮肤,就会引起隐翅虫皮炎,令人产生瘙痒、刺痛和灼烧感,皮肤上会出现线性的红斑或者脓包,等消退以后还容易结痂和留疤。对于极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更强烈的反应。

阮文科特别指出,隐翅虫素不是由隐翅虫自身产生,而是由雌虫体内寄生的一种共生菌产生,雄虫则无毒。不过,公众一般无法分辨雌雄虫,遇到隐翅虫都应该谨慎。

遇到隐翅虫,千万不能拍!

阮文科强调,隐翅虫皮炎不是通过叮咬传播的,而是人直接把虫体揉碎在皮肤上,才释放了隐翅虫素。搓揉的动作幅度越大,皮炎的形状越多样、皮肤受损的面积越大。

那些被隐翅虫所伤的人,多数都做错了一件事——在发现身上有毒隐翅虫后惊慌失措地将其拍死,使得它们体内的毒隐翅虫素释放到皮肤上,引起了皮炎。

前不久上热搜新闻的受害者,就是因为在脖子上发现隐翅虫,徒手将隐翅虫拍死之后又没有洗手,还用手揉了眼睛,导致眼周和脖子上的皮肤都“中了招”,差点“毁容”。

正确应对隐翅虫的方法

当隐翅虫落在身上时:
不要拍,轻轻吹走或弹走就好。

不小心拍死隐翅虫在皮肤上:
第一步:第一时间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将残留的毒液洗去,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如果在眼睛旁边就不要用肥皂水了,用清水冲洗即可。
第二步:清洗后不要涂抹酒精、牙膏和各种“偏方”,同时克制自己抓挠患处,以免造成二次感染。
第三步:如果后续依然感觉不适要尽快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外涂药物,内服抗组胺药物或者抗生素治疗。

预防隐翅虫的措施

阮文科建议:

隐翅虫喜欢潮湿,对光特别是对荧光有较强的趋性

市民应避开潮湿的地方,户外人员避免接触丛林

穿着长衣长裤,尽量减少皮肤裸露

楼房低层或胡同平房住户应注意防护,夜间尽可能关好门窗

睡觉时最好关闭光源

北京隐翅虫活跃期即将结束

阮文科表示,隐翅虫成虫数量与湿度密切相关,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隐翅虫大量繁殖和活跃。隐翅虫喜欢白天活动,很少飞行,不过暴雨之前的闷热以及光照可刺激其飞行。

“今年夏天以来北京多雨,湿度较大,隐翅虫相对活跃。不过,北京即将向秋冬季的干燥天气转换,隐翅虫数量会逐渐减少,不会大范围蔓延,公众不必恐慌。”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编辑:张秋颖

校对:郜子雁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常悦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来源:川妹说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