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154年,济北王听说参与谋反的胶东、菑川、济南等诸侯王都已经被处死,而齐王因为自杀,保全了齐国社稷,传到了儿子身上。
公元前154年,济北王听说参与谋反的胶东、菑川、济南等诸侯王都已经被处死,而齐王因为自杀,保全了齐国社稷,传到了儿子身上。
济北王也想通过自杀来保全自己的妻儿。
但是,这时,有个叫公孙玃的人劝阻了济北王说:“你脑子进水了吗?你先别急着死,我愿意替你去说服梁王,让梁王在皇帝面前为你说好话。如果我游说梁王没有效果,你到时候再死也不迟,我绝对不拦着你。”
济北王听了公孙玃的话,认可了他的建议。
毕竟能活着,谁愿意去死呢?
那么,济北王的事到底大不大呢?其实不算小了!
济北王可是最初参与谋反的诸侯之一。
但在起事时,济北王并没有真正参与。
因为在谋反的时候,济北国的王城城墙塌了,还没修好,他本人还被自己的郎中令劫持了,被看守起来。
说白了,济北王根本没有正式参与谋反。
但是呢,济北王之前确实有谋反的意图,这事要是追究起来,他也别想跑了,所以他才想自杀保全家人。
但是,公孙玃劝住了他。公孙玃有办法救他!
那么,公孙玃是如何帮助济北王脱罪的呢?
咱们来看看公孙珏的口才,真的是口才能改变命运啊。
【原文】
济北王欲自杀,幸全其妻子。
齐人公孙玃谓济北王曰: “臣请试为大王明说梁王,通意天子;说而不用,死未晚也。”
公孙玃遂见梁王曰:“夫济北之地,东接强齐,南牵吴、越,北胁燕、赵。此四分五裂之国,权不足以自守,劲不足以捍寇,又非有奇怪云以待难也;虽坠言于吴,非其正计也。乡使济北见情实,示不从之端,则吴必先历齐,毕济北,招燕、赵而总之,如北,则山东之从结而无隙矣。今吴王连诸侯之兵,驱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济北独底节不下,使吴失与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者,未必非济北之力也。夫以区区之济北而与诸侯争强,是以羔犊之弱而捍虎狼之敌也。守职不桡,可谓诚一矣。功义如此,尚见疑于上,胁肩低首,累足抚衿,使有自悔不前之心,非社稷之利也。臣恐藩臣守职者疑之!臣窃料之:能历西山,径长乐,抵未央,攘袂而正议者,独大王耳;上有全亡之功,下有安百姓之名,德沦于骨髓,恩加于无穷,愿大王留意详惟之!”
孝王大说,使人驰以闻;济北王得不坐,徙封菑川。
【译文】
公孙珏跑到梁王刘武面前,对梁王说:“大王,我们济北国东边有强大的齐国,南边连着强大的吴国、越国,北边还有燕国、赵国的威胁。
可以说,这是一个随时可能四分五裂的国家,根本没有强大的实力自保,也难以抵御其他诸侯的侵略,既没有强大的实力自保,也没有什么神灵庇佑可以抵御国难。
所以,面对楚国、吴王要求一起叛乱的压力,济北王为了自保,只能权宜之计地先答应下来,这不过是权衡利弊的做法。
况且,如果济北王不愿意顺从吴王,吴王必定会绕过齐国,先灭掉济北国,然后联合燕、赵,一起对抗朝廷,到时候,山东诸侯合纵,汉军就没有机会可乘,恐怕要平定叛乱就会艰难多了。
如今,吴王联合诸侯军队,驱使没有受过训练的民众向西,跟陛下争夺权势。
而济北国却始终坚守阵地,没有向叛军投降,让吴王得不到帮助,失去了盟友,只能一点点推进,最终碰上汉军,土崩瓦解,全军溃散。
可以说,汉军之所以能够快速击垮吴楚叛军,咱济北国也是有些许功劳的,而且还是不能否认和抹杀的。
况且,弱小的济北国跟诸侯争斗,就像用小牛羸弱的身体去对抗虎狼一般的敌人,这并不是明智之举。
但是,济北王依然没有屈服于叛军,对陛下忠心可见。
如此大的道义和功劳,如果陛下还要怀疑济北王,那就说不过去了呀!这绝不是国家之福呀,恐怕那些忠心不二的臣子也会担心被怀疑,内心一定是惊恐万分的。
我是这样考虑的:如果能够通过西山到长乐宫、未央宫,向皇太后、皇帝说明济北王清白的,只有大王您一个人。
而您对济北王保全的功德,对济北国百姓的恩惠,也会传播开来。希望大王您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替济北王说情。”
梁王刘武听了公孙玃的话后非常高兴,就派人写信,通过极兔快递飞报给汉景帝刘启。
济北王也因此没有被汉景帝追究,而是改封为淄川王。
【解读】
这就是公孙玃一番话为济北王脱罪的故事。
公孙玃的这番话,为什么能够让济北王脱罪呢?
你仔细琢磨一下,他这番话,真是相当有逻辑。
主要有四点理由:
第一,济北王实力弱小,不得已依附叛军,这只是权宜之计。
为什么呢?
我们国家本来就小,周边全是强大的诸侯。
如果不听叛军的,叛军就会灭了我们,我们实在是身不由己,有不得已的苦衷。
这种情况是情有可原的。
第二,有功劳。
虽然我们依附了叛军,但实际上只是表面上归顺,心里还是向着朝廷。
我们并没有为叛军出力,反而没有让叛军形成铁板一块。
可以说,济北王为朝廷灭掉吴楚联军也立下了大功,没有让他们团结一致。
我们是从内部瓦解叛军,实际上是潜伏在叛军内部的朝廷中坚力量,是有功劳的。
反正很多人都死了,随便怎么说,没法去考证的。
第三,为汉朝、为朝廷考虑。
像我们这样身在叛军、心系朝堂的忠信诸侯,如果还要被追究责任,其他诸侯恐怕都会担心受怕,生怕哪天朝廷的大刀砍到自己头上。
所以,为了天下的安定,希望皇帝能够赦免济北王。
这是为朝廷着想,像我们这样的忠臣就应该受到优待,不应该被清算。
第四,吹捧梁王。
求人帮忙,总得说点好听的话。怎么说呢?
我这个事很难,全天下除了您,别人谁也帮不了我,所以请您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
而梁王被公孙玃这么一夸,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当然了,他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兄弟,说话自然也是管用的。
梁王随手写了一封信给汉景帝,凭借和汉景帝良好的兄弟关系,三言两语就让济北王免除了罪责。
可以说,公孙玃的这番话,充分展示了口才如何改变命运、改变结果。
所以说,练好口才,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如鱼得水。
你看公孙玃多厉害,把谋反说成被迫,把过错说成了功劳,把居心叵测说成软弱自保,同样一件事,换一种说法、换一个思路,结果就会完全不同。这就是口才的魅力呀!
所以,练好口才,这是一项必修课。
当然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睁着眼睛乱说话,你还得练好脸皮,不然一说谎就脸红,就不好意思,你怎么忽悠别人呢!
把脸皮练好,把口才练好,你在职场上,就已经超过了90%的竞争对手。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来源:子霄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