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雨连绵,一场罕见的阴雨天气笼罩齐鲁大地,给今年的秋收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秋雨下了多少?秋粮如何归仓?秋种如何保障?记者走进抢收一线,采访有关部门和业内专家,回应关切。
秋雨连绵,一场罕见的阴雨天气笼罩齐鲁大地,给今年的秋收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秋雨下了多少?秋粮如何归仓?秋种如何保障?记者走进抢收一线,采访有关部门和业内专家,回应关切。
“很多年没有遇到这样的天气了!”牡丹区胡集镇黄屯村村民朱继福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告诉记者,村里共有2000多亩地,这些天都在冒雨抢收。
秋雨持续不停,几乎贯穿了整个秋收过程。9月份以来,菏泽平均降水量323.3毫米;10月份前5天,全市平均降水量71.6毫米;据气象预报,未来一周仍多阴雨天气……
据菏泽市气象台最新预报,受北方持续入侵的冷空气与缓慢南移的副热带高压影响,华北主降雨带将南下至菏泽,我市出现连续阴雨多雾天气,北风较大,阵风可达5到6级,其中12日、13日降雨较为明显。气温方面,未来五天将持续偏低,大部分时间维持在10℃到20℃之间,体感湿凉。
如何应对这一不利气象条件做好秋收秋种工作,夺取全年丰收?我市各地打出秋季抢收“组合拳”,千方百计把丰收抢出来、夺出来,力争把损失降到最小,全力保障秋粮归仓。
连日来,菏泽各地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利用降水间隙抢收抢烘,通过调整农机作业方式、紧急调度设备、加强烘干保障等措施,全力以赴推进玉米等作物抢收工作,力求秋粮颗粒归仓。
持续阴雨让农田泥泞,轮式收割机难以下地。履带式收割机接地压力小,不易下陷。我市迅速调整策略,将履带式收割机作为抢收主力。
眼下成武县65万亩玉米进入收获季。空中下着小雨,只见农机手操作履带式收割机在泥泞的土地上往来穿梭,正争分夺秒地将玉米籽粒倒进大货车中。而这辆货车在满载后,将开往附近的烘干点。
“镇里有志愿者,还成立了助农队,现场给我们指导抢收方法,放心了不少。”看着预约的履带式收割机开进了自家的地头,成武县苟村集镇楚楼村村民楚昌峰长舒一口气。
在鲁西新区吕陵镇窦庄村的玉米地,一架架搭载专业吊装设备的无人机在田间灵活穿梭。相较于人工搬运,无人机不受积水阻碍,单次可承载数十公斤,一小时便能完成5亩地的转运任务,效率提升近10倍。
收割只是第一步,潮湿的玉米如何及时烘干,防止霉变发芽,成为确保丰收成果的关键。郓城县通过500吨烘干塔实现24小时内烘干入库;成武县近20台烘干设备24小时运行,日处理粮食2000多吨;定陶区组织志愿者参与人工作业;巨野县通过“收—储—运”全流程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入库。
这场秋粮抢收战不仅考验着农业机械的调度能力,更凸显了“科技+协作”的防灾体系价值。截至2025年10月9日,我市已收获秋粮774.6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83.92%,其中玉米收获进度达85.55%。
在积水严重区域,鲁西新区紧急调配30余台套水泵,组织人员日夜开展机械强排,已完成1200亩积水农田排涝,加快田间土壤散墒,为恢复农机通行、抢收腾茬和小麦备播创造条件。
日前,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科学应对大范围降雨切实做好秋收秋种工作的技术指导意见》,从抓紧排水散墒、分类抢收减损、种足种好晚播小麦三方面制定针对性技术指导意见,保障秋收秋种顺利推进。
市农科院副院长李思同介绍,针对土壤水分过多地块,要尽快排水散墒、沥水排湿,改善机械作业条件,着力提高耕整质量。晚播小麦有利于减少小麦病害发生,可通过加大播量来实现基本苗的调控,通过以密补晚,实现小麦丰产丰收。
同时,小麦专家郭凤芝提醒,适墒播种是小麦播好的关键,播期要服从墒情,确保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时播种。对于晚播小麦,10月25日后,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0.5公斤播种量,上限控制在20公斤/亩左右。且播种深度要适当调减,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连续阴雨天气为病原菌繁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小麦在播种后更易感染茎基腐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因此要进行种子包衣,做好源头预防,杜绝“白籽下地”。
来源:菏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