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也开始失业,多位明星自曝无戏可拍!有人早已另寻出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19:45 1

摘要:胡一天673天无戏可拍,刘涛坦言片约“聊没了”,更有部分昔日顶流沦落到送外卖、跑商演的地步,无数明星陷入生存危机,甚至老戏骨也被迫另寻出路。

娱乐圈的“失业潮”比想象中更猛烈!

胡一天673天无戏可拍,刘涛坦言片约“聊没了”,更有部分昔日顶流沦落到送外卖、跑商演的地步,无数明星陷入生存危机,甚至老戏骨也被迫另寻出路。

究竟是什么,让光鲜演艺圈一夜间如此残酷?

问题的根源,可能比想象中更朴素,老戏骨李立群一语道破天机:不是演员们不想演,而是现在的好本子实在太少了。

整个市场的剧本供给,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演技大赏,而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资源争夺战。

僧多粥少,能端上桌的好菜就那么几盘,自然是谁有流量、谁年轻、谁更有话题度,谁就能先动筷子。

这种资源倾斜的后果是立竿见影的。

出道二十年,手握超过五十部作品,其中不乏《步步惊心》这种现象级爆款的叶祖新,如今也渐渐没了声音。

反观胡一天,虽然也面临着职业空窗期,但与他一同凭借《民国奇探》走红的张云龙,却戏约不断,二人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成了市场残酷选择的最佳注脚。

资历和代表作,这些曾经被视为演员安身立命的法宝,似乎在一夜之间迅速贬值。

更让人无奈的是那些无形的枷锁。

47岁的刘涛,即便手握《白蛇传》、《琅琊榜》等一众经典,也无法回避年龄带来的戏路变窄问题,这几乎是中生代女演员们共同的宿命。

但你以为年轻貌美就能高枕无忧吗?哈妮克孜的经历告诉我们,天真了。

即便拥有那样出众的外形条件,她也曾因为颜值被片方挑三拣四,市场的审美标准变得越来越单一和苛刻,演员仿佛成了流水线上的商品,必须严丝合缝地嵌入某个固定的模具里。

面对同样的寒冬,不同的人交出了不同的答卷,而这份答卷的底色,往往是由银行卡余额决定的。

有些人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弯腰,凭借《一起来看流星雨》一夜爆红的朱梓骁,恐怕自己也想不到,会有长达一年接不到任何工作的日子。

没有收入,但房贷、车贷的账单却不会缺席,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下,他最终一头扎进了电商直播的浪潮彻底转型。

还有更让人唏嘘的,出道13年的演员史元庭,长期失业,为了生活,他成了泰山的一名陪爬员。

在采访中,他一度落泪感叹人要认命,这四个字背后,是一个演员被现实磨平所有棱角的辛酸。

当然也有人选择了一种更务实的放下,像郑国霖、寇振海、翁虹这些观众脸熟的演员,开始坦然地接下景区的商演活动,郑国霖说得很实在,这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另一边则是那些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玩家,他们有底气把演戏从谋生变成热爱。

宁静就是个中代表,早已名利双收的她,对拍戏这件事的态度很明确,只愿意接非常牛的剧本,否则免谈。

张馨予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让她心动的角色,她宁可选择去旅游,或者在家陪伴家人。

这种宁缺毋滥的底气,来源于她们不再需要依靠片酬来维持生活品质。

刘涛和舒畅则是另一种从容,虽然她们也感受到了拍戏的难度,但早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刘涛转身做起了老板,签约并提携新人颜安,而舒畅,这位曾以《宝莲灯》里小玉一角深入人心的演员,早已在直播带货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演艺事业对她们而言,更像是一个可选项,而非必选项。

如果说机会变少、竞争激烈还只是行业周期性的阵痛,那么另一些人为的风险,则更像是一剂劝退良药,让许多演员从找不到好剧本,变成遇到了也不敢轻易接。

演员徐璐曾提到,职业发展里有运气的成分,但比运气更不可控的,是行业内部信任的崩塌。

焦俊艳在一档节目里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她爆料自己曾遭遇过阴阳剧本的骗局。

签约时片方给她看的是A剧本,等她满怀期待地进了组,却被要求拍摄一个内容完全不同的B剧本。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剧本调整,而是赤裸裸的欺诈。

拒绝拍摄的后果是惨痛的:不仅白白浪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把已经收到的片酬退还给片方,这种被愚弄和践踏的感觉,对演员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

当一个行业连最基本的契约精神都开始动摇时,从业者自然会选择更安全、更可控的赛道避险。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潘长江、刘晓庆、舒畅、王丽坤等一众知名演员,会不顾所谓的行业鄙视链,纷纷投身短剧领域。

除了可观的收入,更深层的原因或许在于,在短剧这种成本低、周期快的制作模式里,他们这些资深演员反而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创作自主权。

潘长江主演的短剧播放量破亿,也证明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

与其在大型剧组里被资本和各种关系掣肘,甚至可能掉进阴阳剧本的陷阱,不如降维到短剧赛道,至少能保证自己对作品有基本的掌控力。

演员们的“失业潮”,其实是一面多棱镜,它照见的是市场供需的严重失衡,是资本逻辑对创作规律的碾压,更是行业内部规则的失序与诚信的缺失。

从朱梓骁的房贷,到宁静的底气,再到焦俊艳遭遇的骗局,众多大热明星的故事背后,都是个体在时代浪潮下的挣扎与选择。

演员们的出路,绝不仅仅是找到下一个风口那么简单,更关键的,是整个行业能不能进行一场刮骨疗毒式的生态重塑,重新回归到对创作的尊重和对契约的恪守,否则今天的无戏可拍,恐怕仅仅是一个开始。

来源:安珈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