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1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勉县108国道及农村公路道路部分路段出现积水、塌方等险情。县交通运输局接到巡查人员道路塌方险情报告后,立即上报险情并启动应急机制,迅速组建应急专班。20余名抢险人员、3台挖掘机及5辆自卸车组成的抢险队伍赶赴现场。
县交通运输局
10月11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勉县108国道及农村公路道路部分路段出现积水、塌方等险情。县交通运输局接到巡查人员道路塌方险情报告后,立即上报险情并启动应急机制,迅速组建应急专班。20余名抢险人员、3台挖掘机及5辆自卸车组成的抢险队伍赶赴现场。
抵达现场后,抢险人员立即开展清障作业,同步开展全域隐患排查,监测边坡稳定性,防范次生灾害,并安排专人进行交通安全疏导,引导车辆有序绕行。
截至目前,累计清理垮塌体1800余立方米,3处主要垮塌路段已实现单向通行,未发生人员车辆涉险滞留情况。(刘志山)
勉阳自然资源所
入汛以来,勉县遭遇多轮强降雨天气,面对辖区内的14处地灾隐患点与62处风险区域,勉阳自然资源所以“汛”为令,向“险”而行,坚守在防灾减灾最前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行动,全力构筑汛期“安全堤坝”,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三查”机制,建立动态、立体的风险监测网络,坚决贯彻落实“三必撤三必到三步法”与“五个一律撤离”的刚性要求。为确保预警到户到人,采取“线上推送+线下呼叫”的双保险模式,特别是对高风险区群众进行点对点电话“叫醒叫应”,确保预警信息传递无延迟、无遗漏。汛期以来,累计精准发送预警信息68条,拨打提醒电话35次。
持续开展雨后核查与重点区域巡查。严格对标“三看一问”标准,细致检查村民聚居点周边的山体、边坡、沟口等关键部位,密切观察裂缝变化、沟渠排水及坡体稳定状况,并主动询问当地群众所见异常,力求实现隐患的早识别、早处置,全力消除安全隐患“存量”。(袁浩阳)
老道寺镇
面对近期连续阴雨天气,老道寺镇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农业生产稳定。
严格落实“三必撤三必到三步法”要求,采取村级安置点集中安置和投亲靠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撤离安置群众51户160人。同时,镇村干部通过入户劝离、电话核实、定期回访,动态掌握转移群众居住情况与生活需求,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及时对镇级物资库及19个村级物资库进行清点、补充与维护,储备防汛救灾物资12855件;完成6部村级卫星电话调试,保障极端天气通信畅通;启用29处应急避难场所,形成全域覆盖的保障网络。81名镇干部、377名村干部及防汛网格员全员到岗,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建立“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网格员包户”责任体系,确保防汛责任层层压实、不留死角。
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对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及危旧土坯房逐户排查,设置警示标识、加装防护围挡。针对老道寺镇段家坝村涵洞积水情况,及时调配设备抽排,并重新设置醒目警示标识。组织干部常态化巡查河道,检查河堤稳固性、清理淤积杂物并劝离垂钓人员。
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组建“助农小分队”,调配水泵等排水设备,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清理田间积水,并统计农作物受灾面积、受损程度,建立台账,及时上报上级部门,为后续救灾补贴发放、农业保险理赔提供依据,最大限度降低汛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秋播工作顺利推进。 (张彤)
褒城自然资源所
近期,随着秋淋天气的到来,雨期漫长,累积雨量大,土壤高度饱和,地质灾害风险显著增加,褒城自然资源所通过“三个到位”扎实做好地灾防范工作。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常备不懈,做好秋淋期间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二是排查预警到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组织辖区责任人、监测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加密排查,并对高陡边坡、临水临崖等潜在隐患区域进行巡查排查。落实预警“叫应、叫醒”机制,确保信息到点入户。累计开展地灾巡查100余次,传递预警信息30余次,确保地灾防范在可控范围,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群众转移到位。按照“13161”临灾预警叫应机制要求,向涉险群众耐心讲解汛情的严峻性和转移安置的必要性,安排专人专车将其妥善转移至预定安置点。 (王文意)
来源: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