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3日,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工业部长TRB Rajaa发文称,鸿海已承诺向该邦投资1500亿卢比(约合17亿美元)。Rajaa表示,这项投资将为该邦创造14000个就业岗位。
10月13日,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工业部长TRB Rajaa发文称,鸿海已承诺向该邦投资1500亿卢比(约合17亿美元)。Rajaa表示,这项投资将为该邦创造14000个就业岗位。
事实上,鸿海一直在持续布局印度市场。今年5月,鸿海与HCL集团在印度北方邦合资建设的芯片工厂项目已获得印度内阁批准,该项目总投资额约为4.35亿美元。这一合资工厂将专注于生产显示驱动芯片,设计月产能为2万片晶圆,最终可实现每月生产3600万个芯片。
该项目主要将分两阶段推进,初期定位为半导体组装和测试(OSAT)设施,由于印度目前缺乏先进的芯片制造设施,所以工厂不会立即开展芯片制造工作,而是先专注于为在其他地方生产的芯片提供封装和测试服务。二期将升级为完整的芯片制造工厂,建成后,该基地将具备月产2万片晶圆和3600万颗显示驱动芯片的能力,产品覆盖手机、汽车、PC等核心电子设备。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一战略投资与苹果公司加速推进南亚布局规划有关。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印度制造的iPhone已占美国市场进口量的20%,较上一年激增60%。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部长阿什维尼·瓦伊什纳也提到,一旦该芯片工厂投入生产,显示面板制造也将落户印度。
过去几年,印度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展现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印度政府通过“印度制造”计划和“印度半导体使命”(ISM)等一系列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旨在吸引外资、促进本地制造和技术创新。此前,印度政府为半导体项目提供高达50%的财政补贴,并承诺对符合条件的显示器和半导体制造商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印度还设立了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用于发展半导体设计和制造生态系统。
2022年9月,富士康宣布与印度金属石油集团Vedanta合作建立芯片公司,该合资企业价值195亿美元,按照原计划将生产半导体和显示器零部件。一年之后,2023年7月,富士康宣布不再推进该工厂建厂行动,退出合作公司。当时业内猜测,或许与缺少技术伙伴、奖励与补助申请受限、政府延迟批准激励措施等因素有关。
而此次与HCL集团的合作则显示了鸿海在印度半导体领域的持续布局。这一项目的获批标志着印度半导体制造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助于减少对外依赖,并推动印度电子产业的发展,也利于鸿海在全球供应链占位。
同月,鸿海在一份交易所文件中明确披露,鸿海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向印度注资15亿美元(约108亿人民币),专项用于扩建印度南部钦奈与班加罗尔工厂,其中班加罗尔新厂总投资达26亿美元,计划2025年实现年产2500万至3000万部iPhone的产能。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美国关税政策促使苹果加速供应链向印度转移之外,印度方面,通过PLI计划提供零关税优惠,使印度产iPhone出口美国的成本优势显著。
当前印度工厂已承接iPhone15/15Plus标准版全流程生产,并于2025年4月启动iPhone16系列新机型组装。苹果计划在明年年底前,从印度进口其在美国销售的大部分iPhone。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