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学术生辉。10月10日至11日,由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主办的“肝脏疾病诊治新进展培训班”在巴中圆满落幕。本次培训聚焦肝硬化、肝癌、慢性乙肝等常见及疑难肝脏疾病,邀请国内肝病领域权威专家与本地学者授课,吸引来自全市各级医疗机构100余名感染科、消化科、
金秋十月,学术生辉。10月10日至11日,由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主办的“肝脏疾病诊治新进展培训班”在巴中圆满落幕。本次培训聚焦肝硬化、肝癌、慢性乙肝等常见及疑难肝脏疾病,邀请国内肝病领域权威专家与本地学者授课,吸引来自全市各级医疗机构100余名感染科、消化科、肝病科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参与。通过“理论授课+病例研讨+互动答疑”的多元形式,为区域肝脏疾病诊疗规范化、同质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焦前沿:顶尖专家“传经送宝”,传递肝病诊疗“新理念”
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进入精准化、个体化时代。本次培训班邀请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杨兴祥教授及庹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白浪教授,川北医学院刘凤君教授,以及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陈竹等国内知名专家,围绕《肝性脑病诊治进展》、《人工肝基础与研究-华西实践》、《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中国实践治疗策略与展望》等课题展开深度解读。
“过去我们常关注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但对肝硬化患者的轻微型肝性脑病的预防和管理仍存在不足。”杨兴祥教授在授课中强调,通过神经心理、生理学测试,结合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改变,可显著提高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现率,能降低肝硬化患者终末期事件发生率。
立足本土:本地专家“接地气”,破解基层诊疗“老难题”
除“大咖”授课外,本次培训特别设置了“乙肝临床治愈经验分享”环节,部分乡镇卫生院对ALT(谷丙转酶)轻度升高的患者存在“过度检查”或“漏诊”现象,巴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石亚军通过真实病例分析指出,关键是要根据《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规范检测流程,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比如,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的时机选择、脂肪肝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的判断标准等。
此外,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团队还围绕“药物性肝损伤”、“肝功能异常评估及相关肝病诊疗思路”等基层常见困惑展开专题讲解,并通过“病例讨论工作坊”组织学员分组分析典型病例。
以训促建:推动区域诊疗“同质化”,守护群众“肝健康”
作为四川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巴中市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巴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始终将“提升区域诊疗能力”作为核心任务。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正是医院落实“健康巴中”战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具体实践。巴中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曾思在开幕式上表示,“通过举办高水平培训班,我们希望搭建一个‘专家下沉、基层提升’的交流平台,让基层医生掌握规范的诊疗技术,让患者在县域内就能获得科学救治,最终降低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
据统计,本次培训共收集学员问题100余条,医院感染科表示,后续将通过“线上答疑群”“基层进修绿色通道”“季度病例沙龙”等方式持续跟进,确保培训成果落地生根,他们将成为巴中肝脏疾病诊疗规范化的“种子”,在基层播撒更精准、更温暖的医疗力量,为守护群众“肝健康”筑起更坚实的防线。(来源:巴中市中心医院)
来源:消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