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多举措应对黄淮海秋雨,力保冬小麦丰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15:49 2

摘要:受9月以来黄淮海地区多次降雨影响,安徽北部部分地区土壤水分饱和,局地农田出现积水,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气象部门预计,10月上中旬,华西黄淮海部分地区秋雨将持续,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受连阴雨影响,安徽省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收获推迟、茬口衔接偏紧,局地土壤黏重导致

受9月以来黄淮海地区多次降雨影响,安徽北部部分地区土壤水分饱和,局地农田出现积水,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气象部门预计,10月上中旬,华西黄淮海部分地区秋雨将持续,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受连阴雨影响,安徽省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收获推迟、茬口衔接偏紧,局地土壤黏重导致机械难以下田,冬小麦无法适期适墒播种,对冬小麦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寒露”将至,黄淮海冬小麦陆续进入适播期,播种即将大面积展开。为应对当前气象条件和生产形势,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迅速行动,多举措保障冬小麦播种质量,全力培育冬前壮苗,夯实明年丰收基础。

抢晴收获,尽早腾茬保生产

针对土壤湿度偏大但机械能够进田的地块,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积极调集履带式等收割机,同时鼓励对现有收割机进行适当改装,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抢时收获,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对于一般积水地块,迅速组织力量尽快疏通沟渠排水,开挖深沟沥水,降低田间水位。对于田间积水严重、短时无法排水或局部倒伏地块,动员人工力量进行收获。收获后的玉米及时通风晾晒,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烘干作业,降低籽粒含水量,防止发芽霉变,保障粮食质量。

抢排散墒,精细整地促播种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开展排水工作,加快土壤散墒速度。根据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秸秆还田作业,当土壤过湿时暂停还田作业,避免秸秆覆盖地表影响土壤散墒。对于机收地块,降低留茬高度,保证秸秆粉碎质量并均匀抛撒于田面,及时翻压入土,适当耙耱压实,为播种创造良好条件。对于人工收获地块,及时清理田间秸秆,待小麦播种后,再组织人工粉碎还田,确保土地平整、疏松,利于冬小麦生长。

抢时播种,晚播应变提质量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强调坚持“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不盲目急于整地播种,优先做好土壤散墒工作。当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时,进行适墒整地播种。对于墒情适宜的地块,强化精细整地,扩大适期适墒播种比例,确保冬小麦种在适播期。对于田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短期无法散墒整地的地块,全面落实晚播小麦“四补一促”应变技术。选用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种,以种补晚;按每迟播1天亩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的标准,合理增加播种量,以密补晚;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精细操作,以好补晚;科学增施底肥并确保氮磷钾平衡,以肥补晚,同时以促为主,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

抢抓田管,防病治虫护丰收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立足管早管好,对于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做好冬前镇压工作,遵循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的原则,防止冻害、促弱转壮。对于苗情偏弱的地块,结合降雨和浇水情况,及时施肥,补充养分。对于土壤墒情变差的地块,及时浇好越冬水,确保麦苗安全越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坚持关口前移、防在前面,科学选用药剂,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工作,降低小麦苗期病虫害发生基数。对于小麦条锈病,坚持“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策略,力争早发现早防控。对于小麦草害,坚持春草秋治,在气温适合时,选用对路药剂开展化学除草,有效控制杂草生长。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农业生产情况,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力保障冬小麦播种和生长,为明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付宜成 通讯员 吴迪)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