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9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先生今年58岁,是一位典型的东北老爷们。年轻时好酒量,退休后更是“每天小酌两杯,生活乐无边”。直到上个月,他因血压骤升被家人紧急送医,才发现自己不仅高血压严重,血糖也接近临界值,血脂更是飙到了正常值的两倍。
医生问诊时,得知张先生每天都喝白酒,顿时皱起了眉头:“三高了还喝白酒,这不是拿身体当试验田?”
很多人以为,“喝点白酒通血路”“白酒杀菌防病”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但事实上,现代医学早已明确指出:三高人群饮酒风险极高,尤其是白酒。问题在于,酒不是不能沾,而是要看量、看时机、看身体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高患者喝白酒时,必须留意的7个关键点。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而这三者与酒精之间的关系,医学界早已有定论。
研究显示,酒精摄入会影响血压调控中枢,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从而让血压升高。202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饮酒是诱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而在血糖控制方面,酒精可能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功能,导致低血糖风险,尤其是服用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饮酒后容易出现“隐匿性低血糖”,甚至在夜间昏迷不醒。
至于血脂,白酒虽不含脂肪,但其代谢产物乙醛会影响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导致甘油三酯升高,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医学上并不提倡“三高人群”饮酒,但现实生活中,完全禁酒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实际。因此,医生给出了一份“红线提醒”,三高患者喝白酒时,务必要牢记以下7点:
1. 严格控制量——每天不超过15ml
很多人觉得“少喝点没事”。但“少”到底是多少?国家卫健委推荐:成年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g,相当于高度白酒15ml左右,也就是一小口杯。超过这个量,风险急剧上升。
2. 空腹饮酒最危险,饭前一口也伤身
空腹状态下饮酒,酒精吸收更快,容易引发低血糖、血压波动,甚至心律失常。尤其是正在服药的糖尿病人,一旦低血糖发作,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3. 饮酒期间不要服药
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都可能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比如,二甲双胍与酒精合用,可能导致乳酸中毒。医生建议:饮酒前后至少6小时内不要服药,若必须服药,尽量避免饮酒。
4. 喝酒后别立刻睡觉或洗澡
酒精扩张血管,若此时泡澡,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引发晕厥、心梗。睡觉时体温下降,也会加重血管收缩,增加脑卒中风险。建议饮酒后保持清醒状态至少1小时。
5. 不要边喝边抽烟
很多人喝酒时喜欢“来一根”,但烟酒同用对心血管伤害成倍增加。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与酒精共同作用,可促进动脉硬化,加速脑血管老化。
6. 有这些症状时,坚决不能喝
若出现头晕、心悸、视物模糊、手脚发麻等症状,说明血压、血糖、血脂可能已严重异常。此时饮酒,无异于火上浇油。身体不适时喝酒,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
7. 每年体检,监测三高指标后再决定是否能喝
医生建议,三高人群必须每年至少完成一次全面体检,具体包括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基本指标。只有在指标稳定、医生许可的前提下,才能“偶尔小酌”。
民间有句话叫“白酒通血路,越老越要喝”,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白酒中虽然含有多种微量成分,但其主要成分始终是乙醇。长期饮用,会损伤肝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甚至增加多种癌症风险。《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报告(2020)》指出,我国因酒精相关疾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所谓“药酒养生”,也并非人人适用。医生指出,三高患者体内代谢功能本就脆弱,饮药酒反而可能加重肝肾负担。
“人到中年,不喝酒,没朋友。”——这是很多男性的“社交焦虑”。但医生提醒:健康,才是最大的人脉保障。
若实在戒不掉酒瘾,可以尝试以下替代方式:
用无糖果汁、苏打水替代白酒,参与社交但不伤身体逐渐降低酒精浓度,从高度白酒改为低度红酒提前设定“最大饮酒量”,并请家人监督更重要的是,向朋友坦诚你的健康状况,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你不喝酒就远离你。相反,懂得为健康负责的人,往往更值得信赖。
白酒不是毒药,但对白酒“不设防”,就很容易变成慢性伤害。
三高人群,本就是“高危群体”,本该更加注意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用药安全。白酒带来的短暂快感,远不值以健康为代价。
愿每一位三高患者,都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好地守住健康底线。
参考资料: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国家卫健委
《酒精相关健康风险评估报告》.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Mr.张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