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出现这4表现,可能是脑血栓找上门了,医生:千万不可当玩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14:26 1

摘要:他眼睛发黑,看不清人,说话开始含糊,右手还抬不起来。他老婆吓哭了,说他前两天眼睛就开始“发花”,他还说是老花眼犯了,自己点了两天眼药水,今天早上走路还撞到了门框,才意识到不对劲。

凌晨四点,一个58岁的男人被抬进急诊室。

他眼睛发黑,看不清人,说话开始含糊,右手还抬不起来。他老婆吓哭了,说他前两天眼睛就开始“发花”,他还说是老花眼犯了,自己点了两天眼药水,今天早上走路还撞到了门框,才意识到不对劲。

我们拼尽全力,但脑部CT一出来,所有人都沉默了——脑血栓,已经广泛堵塞,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他醒了,但右半边瘫了,说话也变成了“含糊不清”。

类似的情形,在急诊室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不是病来得多突然,而是太多人把危险信号当成“小毛病”,自己耽误自己。

今天我就要跟你说清楚:眼睛的这4种表现,可能不是眼病,而是脑血栓在“敲门”

✅互动提问:你最近有没有出现过“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看东西重影”的情况?别不当回事,这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别把视力变化当儿戏,再拖,代价是瘫痪甚至生命。

第一种表现:突然看不清楚,像眼前被蒙了一层雾

很多人一开始以为是眼睛疲劳,或者老花眼加重。但你要知道,脑血栓常常会影响大脑视觉中枢,尤其是后脑的枕叶区域,一旦血流阻断,眼睛虽好,信号却传不到大脑,结果就是突然看不清。

最迷惑的是:这种症状往往来得快、消得也快,很多人眼睛模糊几分钟又恢复了,就以为没事。但这是大脑在给你发“预警”,我们叫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这不是好转,而是“下一次发作更凶险”的前奏。

第二种表现:视野中突然“缺一块”

有些人会突然发现,自己看东西时,左右某一边像是被“遮住了”,或者走路老往一边撞。以为是眼镜度数不对,其实是视野受损,而根源在大脑。

三甲医院研究发现,大约62%的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前1个月都有类似视野异常,但超过一半的人以为是“眼镜不合适”或者“用眼疲劳”。

你以为是眼的事,实际上是脑在报警。

第三种表现:看东西重影,眼球活动受限

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看人变成两个影子,或者眼珠子转动有点“卡顿”,别急着怀疑是眼肌劳损。

临床观察显示,脑血栓如果波及到控制眼球运动的脑神经,常常会导致复视和眼肌无力。

更严重的,可能会连说话都开始含糊,走路开始歪斜。

你以为是眼睛累,其实是脑在“掉线”。

第四种表现:眼皮忽然下垂,一侧脸部表情变少

很多患者在脑血栓发作前几小时,会出现一侧脸不对称、眼皮下垂的表现。

这是控制面部肌肉的脑部区域开始“供血不足”了。

你可能照镜子都看不出来,但身边人一眼能看出:你的笑容变得“歪”了。

你以为是面瘫,其实是脑的血流已经开始“堵车”。

但最致命的,不是这些症状本身,而是你做的那件“好事”——自作聪明地“忍一忍”或“吃点眼药”。

很多人都在“自我误判”的陷阱里,错过了救命的时间窗。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眼睛不舒服=眼睛的问题。但你要知道,眼睛是大脑的“前哨”,很多时候是最早发出警报的部位

你以为自己在“等它好”,其实是在帮脑血栓“争取时间”。

太多来急诊的病人,前几天其实都有征兆,只不过他们都选择了“再等等”。

你不是没机会,而是把机会让给了“误判”。

现在,我要再揭穿一个你可能深信不疑的“养生误区”:

误区:高血压没症状就不用管

门诊数据显示,超过83%的高血压患者,都曾陷入这个“降压陷阱”:觉得头不痛、眼不花,就不吃药、也不测压。

但你要知道,脑血栓最爱的“猎物”就是这些“无症状”的高血压人群。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久,血管越容易破裂或堵塞。

三甲医院研究报告指出:在脑血栓患者中,有超过70%的患者在发病前最后一次测血压是在3个月前。

你以为没感觉就是健康,实际上是“静悄悄的杀手”正在布局。

还有一个被过度吹捧的错误做法:

误区:清晨空腹锻炼更健康

很多人喜欢早上五六点起来跑步,尤其是中老年人,认为这样有助于“通血管”“防中风”。

但你知道吗?清晨是血压波动最大的时段,尤其在空腹状态下,血液黏稠度高,是脑血栓最容易发作的时候。

三甲医院数据显示,脑血栓的高发时间段就是早上6点到10点。

你以为是在锻炼,其实是在给脑血栓“点火”。

现在你知道了这些表现和误区,那我就告诉你一个“医生家里人都在做的”保命方案。

坚持做这件事,只需每天早上3分钟,就能大大减少脑血栓的突然发作风险

黄金3分钟脑血栓自查法:

对着镜子微笑:看看嘴角有没有一边抬不起来,笑容是否对称。闭上眼睛站立十秒:看看有没有身体摇晃、偏向一边。快速眨眼10次:感觉眼皮有无异常疲劳、下垂、沉重。上下左右转眼球:有没有一边转得不顺畅,或者出现重影。

如果以上有哪怕一项异常,别犹豫,赶紧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别等到眼睛“看不清”,才看清健康的价值。

别等到嘴说不出话,才想起医生曾提醒过你。

为你,也为你最亲的人,我说这些话不是为了吓你,而是为了让你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现在回头看看——

你有没有:

最近眼前发黑?看东西重影?一侧眼皮下垂?走路开始“歪”了?

这些症状你占了几个?评论区打个卡,让我看看有多少人在悄悄改善。

为你家人看一眼,如果父亲有这个问题,儿子一定要在35岁后做这件事:定期测血压、监测视力变化、做脑部体检。

因为你不注意的每一次“眼花”,都可能是一次与瘫痪赛跑的机会。

参考文献: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2》.2022年10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与管理指南(2021)》.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1

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2023年白皮书》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脑卒中的早期识别与预警信号研究》.2023年12月

三甲医院研究.《脑血栓急性发作前视觉症状临床观察分析》.2024年3月

声明: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部分故事情节为方便理解而虚构,信息参考了权威医学资料与专业知识,但不代表个体化诊疗建议。如您有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来源:马医生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