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留下叹息,王曼昱选择硬扛:天才运动员的两种命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2 22:48 1

摘要:有时候我就在想,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他这辈子最大的敌人,到底是谁?是那个在赛场上虎视眈眈的对手?还是那个躲在暗处,你看不见摸不着,却能一指头摁死你的“命运”?

有时候我就在想,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他这辈子最大的敌人,到底是谁?是那个在赛场上虎视眈眈的对手?还是那个躲在暗处,你看不见摸不着,却能一指头摁死你的“命运”?

最近刷到张继科在直播里又提起了当年的事,那股子意难平的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把我给呛着。都过去这么些年了,2017年突然被换掉主管教练这事,在他心里还是个死结。他说自己再打到2024年都没问题,这话听着狂,可从一个大满贯嘴里说出来,你又没法当它是吹牛。这就好比一台精密调校、正要跑出巅峰时速的赛车,突然间,维修站那边说,你这工程师不行,我们给你换一个。车手能不懵吗?他只会觉得,你们是不是要我这台车直接报废?

这事儿最让人窝火的地方,不在于换不换教练本身,而在于那种不被尊重、被随意摆布的感觉。竞技体育,尤其是我们国家这种举国体制下的项目,运动员就像是庞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但齿轮也是有灵魂的。张继科想不通的是,凭什么?他拿自己和皓哥比,说当年赢了皓哥,队里也没把皓哥的教练给换了啊。这话说得其实挺实在的,背后的意思就是:规则到底是什么?标准到底在哪?如果标准是浮动的,是因人而异的,那奋斗的意义又在哪里?你今天可以是功臣,明天就可能因为某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被当成一个“问题”给处理掉。这种不确定性,对一个需要极度专注和自信的顶尖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

他和他教练那对组合,已经不是简单的师徒了,那是一种化学反应,是两个人共同打磨出的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宝剑正锋利的时候,有人非要把剑柄给换了,理由呢?没人说得清。这种操作,在我看来,已经超出了业务范畴,它更像是一种权力的展示,一种秩序的重塑。可惜的是,秩序是重塑了,一个天才的巅峰期,也跟着戛然而止。

历史这东西,总爱押着相似的韵脚。几年后,当王曼昱也遭遇几乎一模一样的困境时,很多人都替这姑娘捏了把汗。师兄张继科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儿,那是一条通往遗憾和不甘的下坡路。大家都在看,这个东北姑娘,是会选择和师兄一样,在“想不通”里慢慢沉寂,还是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

王曼昱选了后者,她选了最难的那条路——硬扛。

那四百多天没有主管教练的日子,现在说起来是一段传奇,可当时身处其中的每一天,恐怕都是煎熬。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别的队员身边围着教练、队医、保障团队,热火朝天地分析战术、调整状态。而她这边,很多时候只有一个人,一个球拍,一个孤独的战场。这已经不是在打球了,这简直就是在打一场属于她自己的“卫国战争”,保卫的是她的职业生涯,是她不甘心就此沉沦的梦想。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被孤立的状态,反而让她把一些事情看得更清楚了。以前打双打,搭档输了,黑锅总能莫名其妙地甩到她头上。行,那我自己来。等她换了搭档,照样拿冠军,而原来的伙伴却泯然众人,这下子,谁是那根真正的大腿,不就一目了然了吗?这姑娘用最直接的方式,打了所有质疑者的脸。你不是说我伤病多吗?我打给你看。你不是说我关键时刻顶不住吗?我赢给你看。

她这么玩命,其实就是在跟那个几年前笼罩在师兄身上的“命运”叫板。她不想在很多年后,也坐在直播间里,对着一群网友反复咀嚼当年的委屈。她要把命运的方向盘,死死地攥在自己手里。张继科的悲剧在于,他相信了那个体系,却被体系所伤。而王曼昱,在看到师兄的经历后,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当别人把你的梯子抽走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长出翅膀。

现在男队那边的老教练都对她赞不绝口,这种肯定,比拿多少冠军都金贵。因为它证明了,即便是在一个最讲究集体和传承的环境里,一个足够强大的个体,依然能够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好,但王曼昱至少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可以掌控的未来。至于张继科的那个“想不通”,也许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了,它就像一阵风,吹过了那个属于“藏獒”的时代,只留下一声叹息。

来源:快乐蜻蜓2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