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还记得上学时候的“攀比”?以前,攀比是“你穿新鞋了,我也得有一双”。再后来,是谁家的孩子考试又考了满分,怎么补习班一个不落。
谁还记得上学时候的“攀比”?以前,攀比是“你穿新鞋了,我也得有一双”。再后来,是谁家的孩子考试又考了满分,怎么补习班一个不落。
可是,现在的小学圈子里,那些明晃晃的攀比已经过去,更隐蔽、更卷的“隐性攀比”,正悄悄流行。
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离这些无关。其实,这种新型攀比,早就潜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用一种看不见的方式发酵。
隐性攀比,是啥
不是拼衣服、拼玩具、拼家庭背景。现在流行的是拼“软实力”:演讲、编程、乐器、画画、体育……甚至连家长能不能辅导学业,都成了暗自较劲的“战场”。
比如,班级群里有人晒娃英语演讲获奖,有人分享孩子钢琴八级证书,还有人低调切入“我家孩子最新科技竞赛得奖了”,看起来波澜不惊,其实画风一点都不简单。你以为是无意提起,对方其实已经精心设计了一出“无声的show time”。
别说,这种“比拼”还真让不少家长心里塞满“小剧场”。有的父母发现,表面云淡风轻,背后却默默给娃加报兴趣班、逼着练习,不觉间卷入一场无硝烟的较量。
家长心态崩,娃压力山大
这种隐形的比较,滋味谁吃谁知道。家长内心总想着“不能让娃输在起跑线”,看见别人孩子多才多艺,总怕自家孩子跟不上,被扣上“拖后腿”的帽子。
有的人开始焦虑,有的人夜里失眠,还有的人偷偷拉娃下水,“别人能做到,你也不能差。”
孩子呢?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压力。被赶着学这个学那个,哪还有多少时间属于自己。表面上小朋友依然阳光灿烂,实际上心里早已经悄悄种下了比较和焦虑的种子。
比来比去,真的有必要吗?
“你家孩子会背英文单词,我家会骑自行车;你娃能画水彩画,我娃能三分钟做完口算题。”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与其卷进别人构建的赛道,不如找到专属于你和孩子的小幸福。
朋友圈里的“别人家孩子”,永远都只是传说。那些晒出来的才艺证书,背后有多少汗水和泪水无人知晓。关起门来,真正重要的是:你的孩子,开不开心?有没有动力?是不是用自己的节奏成长?
比来比去,真的有必要吗?
时代在变,作为家长,得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该跟着变得更智慧一点?与其把精力放在无休止的比较上,不如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催,不卷,用包容与支持,助力他们成长。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一个孩子也自有属于他的精彩。别让所谓的“隐性攀比”牵着鼻子走,多一些欣赏,少一点焦虑,让孩子自由呼吸,内心自信阳光,这,比什么证书、奖杯都来得珍贵。
与其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不如活出自己的精彩。未来属于每一个真实的、热爱生活的你和孩子!
来源:浮尘一点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