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郑达在镜头前推销补肺丸,老观众忍不住流泪:这不是我认识的古达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3 06:16 1

摘要:“他站在镜头前 穿着那件明显不合身的暗红色唐装 眼神有点飘 像是不敢直视摄像头。嘴里机械地念着‘补肺丸,清肺润肺,老慢支、咳嗽气喘都适合’,背景是绿幕抠出来的仿古药铺,连柱子都歪了。可就在这条短短三十秒的广告视频底下 一条弹幕突然戳中了很多人的心:‘这不是我认

“他站在镜头前 穿着那件明显不合身的暗红色唐装 眼神有点飘 像是不敢直视摄像头。嘴里机械地念着‘补肺丸,清肺润肺,老慢支、咳嗽气喘都适合’,背景是绿幕抠出来的仿古药铺,连柱子都歪了。可就在这条短短三十秒的广告视频底下 一条弹幕突然戳中了很多人的心:‘这不是我认识的**古达**啊。’”——这话不是谁特意写的 就是一个看着电视长大的广东街坊 在深夜刷到视频时,顺手敲下的六个字。没想到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进了许多人的记忆潭水里。

郑达这个名字,对很多老广来说 不只是一个主持人 更像是晚饭后准时响起的一声招呼。。

以前每晚七点一过,厨房的锅铲声刚停 客厅的电视就自动调到广东新闻频道。。《今日关注》的片头音乐一响 一家人都静下来。。他说话不绕弯 嗓门大,敢骂城管乱执法 也替街坊讨公道。。

有人说 听郑达讲话 就像隔壁阿叔在楼下凉茶铺骂社会不公,痛快又踏实。。

可现在 那个声音出现在短视频平台的保健品广告里。不是新闻现场,不是民生热线 而是“三盒起包邮,清肺更年轻”。有人翻出他最近三个月的推广记录,光是护膝贴、钙片、补肺丸这类产品,就拍了十几条。拍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同样的假背景 同样的台词节奏,甚至连手势都没变过。

据一位曾在广东台共事过的编导透露,郑达其实早几年就开始减少出镜 但没正式退休。这几年地方台节目缩减,很多老主持人都面临“退了没保障,不退又没活干”的尴尬。有知情人士说,像他这样的资深面孔 被MCN公司盯上是迟早的事 “人家看中的不是你会不会讲新闻 是你在老一辈观众心里的那份信任。”

一位住在广州海珠区的退休教师李姨告诉邻居:“我昨天看到那个广告,差点就扫码买了。心想郑达都推荐了,应该靠谱吧?结果儿子说我被骗了,还把那段视频转发到家庭群 说这叫‘名人收割老年人’。”她说这话时,语气里没有责怪儿子,反倒有一丝难堪 “我也知道该理性 可一听那个声音 就觉得自己还是当年那个相信电视的人。”

事件真正发酵 是从B站一个叫《郑达の陨落》的剪辑视频开始的。起初大家只是感慨,有人发评论说:“他老了 头发都白了,还能怎么办?”语气里全是心疼。可没过两天,有网友挖出那款补肺丸的生产厂家 曾因夸大疗效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过。更让人揪心的是一段疑似后台录音流出,里面有个声音很像郑达,低声说:“这些话我自己都不信,可合同签了 卖不够五千单要赔钱。”

这话一出 风向变了。原本的同情慢慢变成了质疑。抖音上的话题#郑达补肺丸翻车#冲上热榜,有人写道:“我们不是不能接受他赚钱 但别用我们小时候的信任去换这个。”知乎上一条匿名回答说得更狠:“他以前教我们别信街头膏药广告 现在他自己成了膏药广告。”

但也有人站出来替他说话。一位自称是他邻居的网友说 郑达去年查出肺部有问题,虽然不是癌症,但治疗和调理费用不小。子女在国外,家里就老两口。“你说他图啥?要是真风光 至于接这种活吗?”这条留言下面 不少人沉默了。有人回复:“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是不是骂得太狠了?”

可另一派声音也不弱:“就算有难处,也不该选这种容易误导老人的产品。他完全可以去讲讲粤语文化 或者做做公益宣传 为什么非得碰保健品?”毕竟,这类产品打的就是“权威推荐+健康焦虑”的组合拳,而算法又精准地把这些广告推给了最容易动心的中老年群体。

一位在佛山做短视频运营的朋友告诉我 平台对这类内容有明确的流量倾斜:“系统特别喜欢‘老主持人+健康产品’的搭配,因为完播率高,转化也好。你越怀旧,它越推。”换句话说 郑达的形象,正在被算法一遍遍打包 卖给那些还记得他声音的人。

这就不只是一个人的选择问题了。它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很多我们不愿面对的东西:地方媒体的萎缩、老一代主持人的退路困境、老年人的情感依赖 还有资本如何熟练地把“情怀”变成可量化的点击率。

有人说 这是时代的错 不该只骂郑达。也有人说,正因为他曾代表公信力 才更不该模糊界限。可问题是,当体制给不了体面的退场 当生活压得人喘不过气,所谓的“底线”又能撑多久?

那句“这不是我认识的古达啊” 听起来像抱怨,其实更像一声叹息。它不属于某个具体时刻,而是积攒了几十年的信任,在某一天突然发现 那个你一直相信的人 也开始说一些你不再能全信的话。

或许我们真正难过的,不是郑达变了,而是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只要电视里有人说“大家好我是郑达”我们就敢放心点头的年代了。

来源:碧海青天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