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翔不是在拍视频,他是在把老祖宗的东西从博物馆里拽出来,塞进我们的生活里。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年轻人追的不是明星,是手艺?
南翔不是在拍视频,他是在把老祖宗的东西从博物馆里拽出来,塞进我们的生活里。
去年冬天他蹲在云南大理的染缸边,指甲缝里全是板蓝根的渣,可他没喊累——他拍的不是非遗纪录片,是年轻人抢着下单的国潮联名款,上线三小时卖空,评论区全是“求代购”。
你以为他只懂做饭?
他复原了一道唐代的“光明虾炙”,在巴黎的文化中心摆上桌,法国文化部长咬了一口,愣了三秒说:“这味道,像穿越了。
”央视播了,热搜炸了,可没人提他前一天还在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对着壁画抠虾仁的摆盘角度——那不是菜,是千年前的仪式感,被他用手机镜头重新点燃了。
最狠的不是他火了,是他开始教人怎么火。
教育部刚启动的非遗职业课,30所学校,8个方向,00后占了七成六。
他亲自设计课程,不是讲理论,是让一个七十岁的扎染师傅,带着一个十九岁的女生,一起在染缸边熬三个通宵。
没人催他们,但没人走。
有人问为什么,他说:“不是我们在教他们,是老手艺在选人。
”
你刷到的那些爆款视频,背后是有人蹲在山里种蓝草,有人凌晨四点调酱料,有人为了还原一道菜翻了三十本古籍。
南翔不卖情怀,他卖的是“你也能用得上”。
你买的那件扎染T恤,是大理村民多赚的两千块;你点赞的那条视频,是职业院校里多了一个愿意拿针线代替手机的年轻人。
他没喊“保护传统文化”,他只是把老东西,变成了年轻人愿意掏钱、愿意熬夜、愿意远行去学的东西。
这不是传承,是复活。
而我们,刚好赶上了。
来源:黄瓜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