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麦田守望者——潢川县仁和镇亚港小学教师魏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12:02 1

摘要:金秋送爽,桃李芬芳。今年的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新时代信阳市广大教师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甘为人梯的精神风貌。我们特推出《铸魂强师 致敬最美筑梦人》专栏

金秋送爽,桃李芬芳。今年的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新时代信阳市广大教师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甘为人梯的精神风貌。我们特推出《铸魂强师 致敬最美筑梦人》专栏,为您讲述优秀教师们以教育家精神为舵,以立德树人为帆,引领学子在学海扬帆远航的育人故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今天为您展播潢川县仁和镇亚港小学教师魏静的教育故事——《乡村教育的麦田守望者》。

有这样一位执着的教育耕耘者,她以清亮嗓音为犁,深耕文学沃土;以赤诚爱心为种,播撒成长希望;以无悔坚守为肥,滋养幼苗茁壮,默默守护着乡村孩子们的逐梦之路。她,就是潢川县仁和镇亚港小学教师魏静。

作为一名1994年出生的中共党员,怀揣本科双学位的学识,魏静不仅身兼河南省朗诵协会会员、潢川县朗诵协会副秘书长等职,更在教学一线的深耕中收获累累硕果——“信阳市优秀特岗教师”“潢川县文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潢川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加身,而她最珍视的身份,始终是乡村教育这片麦田里,那位矢志不渝的守望者。

以“金嗓子”为钥 开启孩子的文学之门

在孩子们纯真的世界里,魏静是位“自带光芒”的老师。她的“金嗓子”仿佛拥有魔力,总能让静态的文字化作灵动的音符,在课堂内外轻盈跳跃,叩击着孩子们的心灵。

她是“主持”课堂的引路人。在她的语文课堂上,知识传递从不局限于书本页码间。登台演讲的仪容仪态、朗读时的站姿体态、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发音,这些专业的“主持”素养,被她悄然融入每一堂日常教学。课后服务时光里,她牵头开设的朗读班,成了孩子们追逐梦想的小舞台。灯光下,孩子们认真排练的身影,让她更加坚信:一颗向往舞台的种子,正在这日复一日的浸润中悄然萌芽。

她是诵读热爱的传递者。每月一次的主题阅读班会、精心准备的好书推荐,让阅读成为班级的新风尚。为了让孩子们触摸更广阔的文学天地,她依托潢川朗诵协会资源,带领孩子们走进县新华书店参与“线下诵读”,感受社会阅读的蓬勃脉动;更鼓励他们站上更大舞台,指导学生录制《千字文》诵读视频时,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里,满是对声音力量的向往与热爱。

她更是“接地气”的陪伴者。春暖花开之季,她会带着孩子们奔向田野,走进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泥土的芬芳萦绕鼻尖,自然的生机映入眼帘,孩子们在田间采风、即兴写诗,笑容灿烂得如同田间的花朵。在魏静的引导下,孩子们真切懂得:语文从不是教室四壁禁锢的知识,而是藏在自然褶皱里、浸在生活烟火中的诗意,语文即快乐生活本身。

以“点金石”为方 点亮后进生的成长之路

在魏静的众多荣誉中,“潢川县文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这一称号,始终被她摆在心中最特殊的位置。只因她深知,农村校园里的留守儿童,他们的世界常因亲情缺位而显得单调,甚至布满阴霾。她始终坚信,教育不仅是“教书”,更要用心“育人”,要用温暖与方法,为孩子们的课余时光涂上斑斓色彩。

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魏静摸索出一套充满温度与智慧的“小诀窍”。班干部选拔采用“自荐—民主选举—老师评议”的三维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展现自我、服务集体的机会;推行的积分礼品兑换制度,以每日积分累积、每周班会兑换、每月总结表彰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纪律、品德表现量化,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内在动力;她还将全班以竖列为单位分为6个小组,通过小组增减分比赛激发竞争意识,每半个月轮换一次座位保障公平,在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同时,更让后进生在集体氛围中被带动、被激励,重拾学习信心。

后进生转化,是教育工作中的硬骨头,魏静却用“用心”与“坚持”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曾有一名学生成绩长期在十几分徘徊,面对这一难题,她倾注了整整一学年的心血:利用课间、午休等碎片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将知识点拆解得细致易懂;坚持与家长每日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为同类学生建立专属学习群,布置针对性学习任务,营造“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寒假期间,她结合班级积分制度,开展为期十七天的精读打卡训练,特意挑选低学段阅读素材降低难度,只为帮孩子们一点点找回“我能行”的成就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学年结束时,这名学生的成绩成功提升至六十分以上,迈出了成长中关键的一大步。

以“百宝箱”为暖 守护孩子的成长点滴

魏静的心里,仿佛藏着一个永远装不满的“百宝箱”,里面盛满了对孩子们的牵挂与温暖,总能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递上恰到好处的守护。

一次课间操,一个男孩蹦跳着跑到她身边,带着几分调皮说:“老师,我今天没法做操啦!”起初她以为孩子在撒娇,可男孩急得跺脚:“老师您看,我的凉鞋坏了,前面都掉了,一走路就硌脚!”她低头一看,男孩的凉鞋前端早已断裂,鞋面布满污渍,身上的衣裤也明显不合身,洗得发白的布料上还沾着尘土,隐约透着异味。追问后才得知,男孩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常年在外务工,他只能寄居在姑妈家,生活上常被忽略。

当晚回到家,魏静立刻翻出侄儿穿过的合身衣物、鞋子,仔细清洗晾晒、叠放整齐。第二天一早,她在办公室轻轻叫住男孩,将衣物递到他手中,轻声说:“老师找了些干净衣服和鞋子,你试试看合不合身,可别嫌弃。”男孩接过衣物时眼里的光亮,成了她心中久久难忘的画面。这份守护从未因男孩毕业而中断,如今,男孩顺利考上潢川县第一中学,还特意通过微信向她报喜,一句“谢谢魏老师”,让她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温暖的回响。

以党员初心为炬 践行教育使命担当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魏静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成长与责任担当上从未停歇。2019年,她通过特岗教师考试,毅然选择扎根乡村教育这片沃土;2020至2021年,学校专业英语教师紧缺,她主动请缨,在承担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兼任五年级英语教学,一人扛起两门主科的教学重任;深知自己非师范专业出身,2021至2022年,她利用课余时间系统自学学科语文专业研究生课程,弥补专业短板,让自己的教学更具底气;2023年,她开始担任亚港小学教务工作,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却也让她有了更广阔的平台践行教育理想。

2024年9月,魏静参加潢川县国培计划,并担任镇中心校国培小组组长。培训期间,她认真汲取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归来后立刻牵头开展校本研修,带领同事们探究“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在多次教学实践与研讨中,她总结出“汉字演变—情景创设—知识大讲堂—乐写驿站”的四步习作教学模式,将抽象的写作技巧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环节,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学会写作。

回望执教之路,魏静并非没有过动摇。每当假期与同学相聚,听着他们谈论都市里的公务员工作、外企的跨国业务、高校的科研生活,对比自己扎根乡村的平凡,失落的情绪也曾悄然蔓延;这些年,她并非没有进城工作的机会,离开的念头也曾在心中闪现。但每当她推开教室门,看到孩子们眼中那纯粹清澈的光芒,看到他们因学到新知识而绽放的质朴笑容;每当她翻看手机相册,那些与孩子们在油菜花田采风、在朗读班排练、在课堂上互动的画面涌上心头,所有的犹豫与彷徨便瞬间消散。

从一名在乡村长大的孩子,到一名坚守乡村的教师,这片土地曾用甘甜的泉水滋养她成长,如今,她选择以最朴素的坚守回馈这片土地。魏静深知,乡村教育的繁花盛开,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不需要波澜壮阔的惊天举动,需要的是像她一样,愿意俯下身子、静下心来,在麦田里默默耕耘的守望者。她将继续以声音为翼,以爱心为炬,以坚守为路,在乡村教育的这片麦田里,守护着每一株幼苗,静待他们长成参天大树,静待遍野金黄、硕果飘香的那一天。

来源:时代报告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