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 1 点半,28 岁的小林躺在床上,右手无意识地摸着枕头边缘的褶皱。枕头旁边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显示 “凌晨 1:32”,她赶紧按灭,怕光线刺激眼睛更难入睡。盯着天花板上模糊的吊灯影子,她开始数羊:“第 101 只羊、102 只……” 数到第 127 只时
凌晨 1 点半,28 岁的小林躺在床上,右手无意识地摸着枕头边缘的褶皱。枕头旁边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显示 “凌晨 1:32”,她赶紧按灭,怕光线刺激眼睛更难入睡。盯着天花板上模糊的吊灯影子,她开始数羊:“第 101 只羊、102 只……” 数到第 127 只时,脑子里突然蹦出明天要给客户提交的方案框架,瞬间清醒,翻个身,床单摩擦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明显。
这样的夜晚,小林已经经历了三个多月。每天早上醒来,她看着镜子里眼下的黑眼圈,用遮瑕膏涂了三层还是盖不住,只能安慰自己 “只是最近压力大,没睡好而已”。直到上周体检,医生看着她的血压报告说 “年轻人血压有点偏高,是不是经常熬夜、睡不好?长期睡眠差会影响身体代谢,可别不当回事”,她才意识到,“没睡好” 可能不是小问题。
小林的经历,并非个例。北京大学研究团队近期在《Health Data 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给所有 “睡不好” 的人敲了警钟。研究团队招募了 88461 名成年人,用加速度计(一种可穿戴设备,能精准记录身体活动与休息状态)客观监测他们的睡眠数据,从四个维度深入分析:夜间睡眠持续时间(够不够 8 小时)、睡眠开始时间(是否规律,比如每天都在 11 点前睡)、睡眠节律(夜间是否频繁醒来)、睡眠碎片化(深度睡眠占比多少)—— 这些维度,正是判断 “睡得好” 还是 “睡得差” 的关键。
研究结果令人意外:有多达172 种疾病的发病风险,与这些睡眠特征显著相关。其中包括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坏疽、肥胖症,还有很多人容易忽视的抑郁症。更值得警惕的是,在 92 种疾病中,有 20% 以上的患病原因,能直接归咎于 “长期没睡好”。比如肥胖症,睡眠碎片化会影响体内瘦素(抑制食欲的激素)和饥饿素(促进食欲的激素)的平衡,让人更想吃高油高糖的食物;而抑郁症患者中,有近三成在发病前半年,都有 “入睡困难、凌晨早醒” 的睡眠问题。
二、钾元素:晚餐里的 “助眠密码”
面对 “睡不好关联这么多疾病” 的担忧,很多人会问:“那咱们能做点什么,才能改善睡眠呢?” 国际期刊《营养素》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给出了一个简单又实用的答案 ——增加钾元素摄入,尤其是在晚餐时,有助于减少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等睡眠障碍,提升睡眠质量。
为什么是 “钾”?这种人体内不可或缺的矿物质,在改善睡眠方面,扮演着三重关键角色,每一环都在帮身体 “做好入睡准备”。
第一重作用是稳定血压,舒缓心血管系统。钾是钠的 “天然对手”—— 我们日常吃的盐、加工食品里的钠,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钾能促进钠通过尿液排出,帮助血管放松,让血压维持在平稳状态。想象一下,夜间血压过高时,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身体处于 “轻度紧张” 状态,自然难入睡;而钾能让心血管系统 “慢下来”,为睡眠提供安稳的内部环境。比如小林之前总觉得躺下后 “心跳得有点快”,其实就是血压波动的信号,补充钾后,这种紧绷感会明显缓解。
第二重作用是调节神经与肌肉信号,促进身体放松。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靠 “钠进钾出” 传递信号:钠离子进入细胞,产生 “兴奋” 信号,让人保持清醒、肌肉收缩;钾离子流出细胞,把细胞拉回 “静息” 状态,帮助神经放松、肌肉舒缓。如果钾摄入不足,神经细胞容易 “持续兴奋”,比如躺下后脑子里不停想事情、焦虑;肌肉细胞也没法完全放松,可能出现夜间腿抽筋、翻来覆去找不到舒服姿势的情况。很多人说 “越累越睡不着”,其实就是身体肌肉和神经没得到放松,钾能帮它们 “按下暂停键”。
第三重作用是平衡神经递质,给大脑发 “睡眠信号”。钾能帮助大脑调节与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比如 GABA(γ- 氨基丁酸)—— 这种神经递质就像 “睡眠开关”,能抑制大脑的兴奋度,让大脑接收到 “该休息了” 的信号,更快进入深睡眠。和安眠药不同,钾不是 “强制入睡”,而是通过调节身体自身的平衡,让睡眠变得更自然。
三、科学补钾:从晚餐开始的 “助眠膳食方案”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 版)》,健康成年人每天的钾适宜摄入量为2000mg,哺乳期女性可增加到 2400mg。要达到这个目标,不用吃补剂,通过日常饮食就能实现,关键是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推荐的 “补钾膳食金字塔”,把钾合理分配到三餐中,尤其要重视晚餐 —— 毕竟晚餐后的状态,直接影响睡眠。
补钾金字塔的第一层是蔬果,也是补钾的 “主力军”。几乎所有新鲜蔬果都含钾,其中深色蔬菜的钾含量最高,比如每 100 克菠菜含钾 311mg、苋菜含钾 287mg、羽衣甘蓝含钾 348mg,晚餐可以清炒一盘菠菜,或者做一碗苋菜豆腐汤,出锅前撒一把撕好的紫菜(每 100 克紫菜含钾 1796mg,少量就能补很多)。水果方面,橙子(每 100 克含钾 159mg)、哈密瓜(每 100 克含钾 190mg)、木瓜(每 100 克含钾 260mg)都是好选择,晚餐后 1 小时吃半个,既能补钾,又不会给肠胃添负担。
第二层是奶类,除了钾,还富含钙,钙能帮助大脑合成褪黑素(调节睡眠的激素),和钾 “强强联手” 提升睡眠深度。建议在睡前 1 小时喝一杯 300 毫升左右的温热牛奶(每 100 毫升牛奶含钾 109mg),喝的时候别太快,小口慢咽,给肠胃留出适应时间,避免夜间起夜。
第三层是全谷物和豆类,它们不仅含钾,还富含维生素 B 族,能促进神经递质合成,维持神经系统稳定。晚餐的主食可以换成全谷物,比如每 100 克燕麦含钾 214mg、糙米含钾 250mg、藜麦含钾 563mg,煮米饭时掺 1/3 的糙米,或者做一碗杂豆粥(红豆每 100 克含钾 860mg、黑豆含钾 1377mg,提前泡软后和大米同煮),既能补钾,又能增加饱腹感,避免夜间饿醒。
第四层是薯类,可以替代部分主食,比如每 100 克土豆含钾 422mg、芋头含钾 378mg、山药含钾 213mg。但要注意,薯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晚餐吃太多容易让血糖短期内升高,之后又快速下降,反而影响睡眠稳定性。建议每次控制在 “半个拳头” 大小(约 50-100 克),蒸着吃或煮着吃,别油炸,比如蒸一小块芋头,搭配蔬菜和少量蛋白质,营养均衡又不影响睡眠。
第五层是蛋和肉类,钾含量也不低(每 100 克鸡胸肉含钾 333mg、鸡蛋含钾 154mg),但晚餐要控制摄入量。蛋白质和脂肪消化慢,吃太多会加重胃肠负担,延长排空时间,可能导致躺下后胃胀、反酸,反而干扰睡眠。晚餐吃 50 克左右的鸡胸肉或一个水煮蛋就够了,搭配大量蔬菜,让营养更均衡。
四、特殊人群注意:肾病患者的补钾禁忌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肾病患者(比如慢性肾炎、肾衰竭)要严格控制钾摄入。他们的肾脏排钾能力下降,一次摄入过多钾,可能引发高钾血症,严重时会导致心脏骤停。这类人群选择食物时,要优先挑低钾品种,比如蔬菜选冬瓜(每 100 克含钾 78mg)、黄瓜(每 100 克含钾 102mg)、芹菜(每 100 克含钾 154mg),水果选苹果(每 100 克含钾 119mg)、梨(每 100 克含钾 92mg)、西瓜(每 100 克含钾 87mg)。烹饪蔬菜前,最好先焯水 3-5 分钟,把焯菜的水倒掉,这样能去掉一部分钾;喝汤时别喝菜汤、肉汤、火锅汤,这些汤里溶解了大量钾。
周三晚上,小林按照 “补钾方案” 准备了晚餐:一碗糙米饭混着红豆,一盘清炒菠菜,一块蒸芋头,还有 50 克烤鸡胸肉,餐后吃了半个橙子。睡前 1 小时,她喝了一杯温牛奶,躺在床上,没再数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手机的睡眠 APP 显示 “睡眠时长 7 小时 28 分,深睡眠占比 32%”,她对着镜子笑了笑,眼下的黑眼圈淡了不少,连早上挤地铁时,都觉得精神好了很多。
今晚的餐桌上,或许你也可以试试添一盘深色蔬菜,换一碗杂粮饭 —— 这个小小的改变,可能就是告别深夜数羊、拥抱安稳睡眠的开始,也是远离那些 “睡眠相关疾病” 的第一步。
来源:曹看资讯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