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后说现实。1979年,这里就是前线。149师把总机设到敌后四十公里,还是9个女兵在最前沿接线。2月28日推进到三号桥,前卫在四号桥被伏击,电话线断了,两个女兵扛着线拐,独自跑了3公里把线送上去。同样那几天,广州军区121师徒步穿插40公里,医院三所的9名女兵
3月初的沙巴县,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刚刚结束。149师的指挥部撤到县北一块林地边上,地面还残留着前几天的炮击痕迹。
然后说现实。1979年,这里就是前线。149师把总机设到敌后四十公里,还是9个女兵在最前沿接线。2月28日推进到三号桥,前卫在四号桥被伏击,电话线断了,两个女兵扛着线拐,独自跑了3公里把线送上去。同样那几天,广州军区121师徒步穿插40公里,医院三所的9名女兵跟着翻山越岭,在通农、班俊搭救护点,屋外枪响、屋里灯亮,救人不间断。事实很清楚:不管打得多凶,通信和救护不能断。
我跑过不少前线,简单说一句:一条线,就是一条命。谁能把线保住,谁就能下命令,谁就能把证据留住。今天也是这个理。
接着看当下越南的外部动作。2023年9月10日,越南把与美国的关系升级到“全面战略伙伴”,地点在河内,美方是总统拜登到场。再说同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国国家主席在河内访问,中越宣布“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签了一串合作文件。因为这个,越南在两头下棋,一边要技术、市场,一边要边境稳定;中国也在靠拢、控风险。结果是在海上和边境,各方都更注意补给、通信、取证。
与此同时,海上掰手腕天天有。2023年8月5日,菲律宾给仁爱礁坐滩军舰补给,中国海警用喷水炮拦阻,菲律宾海警拍了视频公开。12月10日,类似的补给又被喷水炮,补给船体受损。同样的事,靠的不只是船速和胆量,还靠无线电、卫星电话、摄像设备有没有备份。因为这个,谁能把话说出去、把图像传出来,谁在国际上就更占理。
另外一条线是区域内部的“热线”。2024年1月30日,菲律宾总统来到河内,两国海警签了海上合作和避免意外的文件,明确要建联络机制,遇到船只接近和擦碰,先通话、先降压。这就是在“保线”,先把误判降下来,再说各自的抢地盘。
说回女兵的那段经历,再拉一条现实的线。今天的前沿不止是山路和桥,还有礁盘、补给点、执法船,还有无人机和便携视频。但核心一样:让命令跑起来、让记录留得下、让支援能到位。越南一边拉美方技术和投资,一边和中方维持党际和经贸通道;菲律宾在海上跟中国扯皮,也在跟越南签字防止擦枪走火。因为这个,区域里的每一次对峙都在比耐心,也在比谁的通信更稳、谁的后勤更快。
同样要说清楚的是,前线的风险不会小。1979年那两支女兵队伍后来都活着回了家,149师通信班拿了一等功,121师医院三所拿了三等功。这不是“传奇”,是把线拉到了该到的点位,把人从枪口下抢了回来。今天的海上对峙,靠的也是这种朴素的本事:线路不断、补给不断、影像不断。
最后给你一个现场。清晨的仁爱礁附近,海面起了涌,补给小艇上绑着米袋和木箱,甲板上两名水手系着救生衣,手里握着对讲机;远处一艘白色喷号的海警船在调整角度,甲板上的水炮嘴微微抬起;岸电台里有人在复读呼号,提醒保持频道清洁。风一阵一阵,话筒里有杂音。下一次补给,他们的通话、取证、护航怎么安排?
参考资料:
- 李殿仁,《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实》,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
- 王树增,《战争与人:对越自卫反击战亲历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 《昆明军区战史资料汇编》,昆明军区政治部编辑部,1984年内部发行。
- 《广州军区对越作战史料选编》,广州军区史志办公室,1986年。
- Reuters, Aug. 5, 2023, “China Coast Guard uses water cannon on Philippine boat in South China Sea.”
- Reuters, Dec. 10, 2023, “China again uses water cannon against Philippine resupply mission at Second Thomas Shoal.”
- The White House, Sept. 10, 2023, “Fact Sheet: United States–Vietnam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 新华社,2023年12月13日,《中越联合声明: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