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娃小宗”三个字,最近像钉子一样钉在饮料圈热搜上——不是广告砸的,是经销商群里一句“老娃哈哈的人,开始搬娃小宗的货了”,瞬间炸锅。
“娃小宗”三个字,最近像钉子一样钉在饮料圈热搜上——不是广告砸的,是经销商群里一句“老娃哈哈的人,开始搬娃小宗的货了”,瞬间炸锅。
别急着问是不是山寨,人家商标45类全注册完毕,红白色照旧,只是把娃娃头像换成更“ins”的线条版,连包装纸都申请了外观专利。
宗馥莉这次没喊口号,直接甩出一张“保证金换股权”的招商卡:打款100万,给你销售子公司股份,华东一位原娃哈哈一级商当场签字,转头把仓库里最后5000箱营养快线五折清掉,说“旧爱不如新欢,得算清楚账”。
更狠的是生产线。
江苏宿迁新厂三条瑞士ABB无菌线已经到位,年产能50万吨,专做8~15元高端水。
娃哈哈老线还在用30年前的三片罐,速度差一大截,成本却高出一截——新旧效率一对比,经销商心里那杆秤开始歪。
有人担心“娃小宗”名字土,可人家把土味做成了反差。
内部盲测数据显示,67%的年轻人觉得“听起来像梗,想拍照发小红书”。
宗馥莉团队顺势把首批SKU压到三款:零糖茶、益生元AD钙、儿童功能饮,全是毛利率50%以上的消费升级赛道,一刀避开娃哈哈2~5元红海。
渠道更野。
杭州200个小区已上线“云仓+团长”试点,团长多是宝妈,下午四点在群里甩链接,晚上七点货车到小区门口,平均单点一天卖3000块,比传统商超周转快三倍。
一位萧山团长说:“营养快线得搬箱,娃小宗直接手提袋,颜值即销量。
”
老宗留下的国资股权谜局也在拖时间。
天眼查最新披露,上城区那46%里藏着17%代持,背后三家离岸公司至今没露面,商标谈判自然卡壳。
宗馥莉干脆不等了,质押宏胜20%股权,把红杉中国引入谈判室,现金流一下从“紧张”变“充裕”,隔壁经销商听到风声,连夜把门店招牌红白面积扩大一倍,留好位置,怕的是万一娃小宗爆单,自己却没墙可贴。
饮料圈老人朱丹蓬一句话点破:“新老交替窗口就三年,谁先占住消费升级心智,谁就能写下一页。
” 翻译过来——货架位置只有一排,消费者眼球只有三秒,娃小宗已经把倒计时按钮按下。
至于最后到底叫“娃哈哈”还是“娃小宗”,对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娘来说并不重要,她只关心明年春节礼盒堆头谁给的陈列费高。
而那个陈列费,现在正被宗馥莉用股权、用颜值、用社区团购的返点,一点点从老父亲手里掰过来。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