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杜鹃鸟略带愁绪的啼鸣声声传来,恰逢此际,细雨濛濛,如同轻烟一般笼罩着大地。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元·元淮《小满》
那杜鹃鸟略带愁绪的啼鸣声声传来,恰逢此际,细雨濛濛,如同轻烟一般笼罩着大地。
这江南梅雨时节的湿气,无孔不入,仿佛能逼退那红色的丝绸,甚至要浸透远行客商所携带的厚实毛毡,带来一种挥之不去的潮润之感。
水边倒映着的梅子,大多已经过了最新鲜的时期,呈现出成熟的黄色,带着几分将要老去的意味。
邻近的人家,辛勤饲养的春蚕已经结茧成熟,可以开始缫丝了;
田野里,金黄的麦子也迎来了收获的时节,一片丰收在望的“麦秋”景象。
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
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清·曾国藩《无题》
庭院中的花儿,并没有完全盛放,尚有几分含蓄的美;
天上的月亮,也还未达到最圆满的状态,带着一丝缺憾的期盼。
在山林的半山腰,或许是与友人小酌,带着些许的醉意,在这样的氛围中,尽情享受那尚未散尽的欢乐时光。
人生在世,又何必为那些圆满与亏缺、得到与失去的事情,过分地忧虑与计较呢?
世间万事,或许那“小得盈满”的状态,那种恰到好处、尚有余地的境界,最终要胜过那追求极致圆满、不留任何余地的“万全”。
不完美或许才是生活的常态,而过程中的那份“余欢”,那份未达顶点的期待与从容,自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小满”的哲学,在于知足与节制,在于懂得欣赏那“刚刚好”的幸福,不汲汲于速成,也不戚戚于未满,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通透。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钐,錋欔竖棘篱。
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
小满这个节气,天地间的阳气已经相当充足了,但为何那些柔软、顺风而倒的靡草,却开始显露出衰败的迹象呢?
这便是自然界生生不息、新陈代谢的规律。
田野间的农人,正私下里忙碌着照看他们的黍子和稷子这些重要的谷物,期盼有个好收成。
而地方的方伯(官员们),也开始关心蚕丝的生产情况,毕竟这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杏子和麦子的成熟,家家户户都在修整磨砺镰刀等收割工具;
同时,人们也用特制的农具,加固田边的荆棘篱笆,以防禽畜侵害。
平常看那些不起眼的苦菜,在这个时候却依然生机勃勃,独自展现着它的青翠。
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04】—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宋·欧阳修《五绝·小满》
初夏的夜晚,黄莺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婉转啼鸣,那歌声清亮悦耳,打破了夜的宁静。
一轮皎洁的明月,唤醒了整个夜空,散发着清辉,照亮了大地。
在这美好的时节里,最喜爱的,还是那田埂田垄上生机勃勃的麦子。
它们在和煦的南风吹拂下,摇摆着饱满的麦穗,仿佛在开怀欢笑;
笑看着那些早春盛开的红花,如今已完成了它们的使命,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化作春泥。
—【05】—
调剂阴晴作好年,麦寒豆暖两周旋。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清·王泰偕《吴门竹枝词四首 其四 小满》
老天爷恰到好处地调配着天气阴晴变化,才能成就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田里的麦子适宜相对凉爽一些的天气才能更好地生长;
而豆类作物则喜欢在温暖的环境茁壮成长,大自然就这样巧妙地在寒与暖之间周旋平衡,满足万物的需求。
初夏时节,果园里的景象也是次第分明:
金黄色的枇杷刚刚成熟采摘过,紧接着,那酸甜可口的杨梅便开始由青转紫,也即将迎来它的赏味期。
这般物阜民丰、生机盎然的景象,正是江南水乡农家的小满时节特有的写照。
—【06】—
久晴泥路足风沙,杏子生仁楝谢花。
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明·李昌祺《小满日口号》
长久以来都是晴朗的天气,泥路上不免积了些风沙,走在上面,能感觉到那干燥的尘土气息。
田野间的杏树,果实已悄悄地在孕育内核,而楝树枝头,那淡紫色的花儿,却已开过盛期,正一片片地凋谢,预示着一季繁华的结束,也预示着另一种成熟的开始。
江南水乡,常常会在小满这个时节,迎来一番别样的景致。
不同于北方的久晴风沙,这里往往是另外一番景象:
整个山林都被笼罩在一片迷蒙的烟雨之中,那雨丝细细密密,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
就在这样的雨雾滋养下,满树的枇杷果,由青涩渐渐转为金黄,饱满地成熟起来,散发出诱人的甜香。
生活亦是如此,有晴朗的坦途,也难免会有风沙的迷茫;有花开的绚烂,也自有果熟的甘甜。
—【07】—
最爱江南小满天,樱桃烂熟海鱼鲜。
一声布谷啼残雨,松影半帘山日悬。
——明·薛文炳《闲居杂兴》
对江南小满时节天气的偏爱,源于这个时节所带来的种种丰富的物产。
枝头的樱桃完全熟透,正是品尝的好时候;同时,海边的渔获在此时也最为鲜美。
一场微雨刚刚过去,空气格外清新。
一声声布谷鸟的啼鸣,在雨后的山林间回荡,那“布谷布谷”的叫声,仿佛在催促着农人及时耕种,也给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生趣。
雨过天晴,阳光重新洒满大地。屋檐下的松树,将它那疏朗的影子投射在窗帘的一半之上,而远处的山峦之间,一轮红日正高高地悬挂在那里,光芒四射。
—【08】—
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
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
——唐·刘长卿《小满》
昨夜,那轮皎洁如玉盘的明月,缓缓地沉入了大江之中,江面倒映着月色,一片清辉。
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忽然做了一个梦,梦中闻到了荠菜与麦子那特有的、带着田野气息的清香。
这香气,或许勾起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如今的人们,生活富足,每一餐都能吃得饱饱的,享受着物质的丰盈。
即便现在能勉强饱腹,千万不要忘记了过去的那些艰苦岁月,那些曾经以黄了的苦菜充饥的日子,那些贫困匮乏的时光。
要忆苦思甜,不忘本来,无论身处何种顺境,都不应忘记曾经的艰难,方能行稳致远。
—【09】—
我爱江南小满天,鲥鱼初上带冰鲜。
一声戴胜蚕眠后,插遍新秧绿满田。
——明·文彭《四月》
喜爱江南小满时节,不仅仅在于宜人的气候,更在于这个季节所特有的丰饶物产与蓬勃生机。
你看那鲜美的鲥鱼,刚刚开始上市,为了保持其极致的新鲜,常常是用冰块一同保存着,那份入口的鲜嫩,是初夏时节最令人期待的美味之一。
田野间,当那头顶羽冠、模样奇特的戴胜鸟开始鸣叫,当辛勤吐丝的春蚕完成了它们的使命,进入了休眠期,农人们便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农事活动。
他们不辞辛劳,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仔细地插满了整片水田。
放眼望去,广阔的田野一片青翠,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10】—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面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宋·巩丰《晨征》
清晨出发上路,静静地观察着周遭万物的活动,不禁感叹,这世间的一切生灵,都在为生存而忙碌辛劳。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是为了生计与旅途所需,才这样行色匆匆吗?
这份感慨,带着几分旅途的疲惫,也带着对众生平等的体悟。
路途中的景象,瞬息万变。
雄鸡的啼鸣尚未完全结束,天空就已经破晓,露出了晨光;
池塘边热闹的蛙鸣声刚刚停歇消散,一阵夏雨便又紧跟着洒落下来。
这正是初夏时节,天气清爽和畅,丝毫感觉不到盛夏的炎热。
在小满节气到来之前,往往会先有几声春雷滚过,这也是自然的规律。
在旅途之中,能够遇到价钱便宜的美酒,喝到充足的好茶,还有新麦制成的食物刚刚成熟,可以一饱口福。
既然如此,不如就趁着这份好兴致,暂且在这宜人的地方停留片刻,悠然地徜徉一番,不必那么急着赶路了。
人生如同旅途,总有匆忙与劳碌,但若能在途中发现美好,不妨放慢脚步,用心体会,那份“乘兴徘徊”的闲适,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11】—
一春多雨夏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宋·赵蕃《自桃川至辰州绝句》
整个春天,雨水似乎都显得格外充沛,按照农家的经验,这样的年景,接下来的夏天或许雨水就会偏少,甚至可能有些干旱。
今年的天气,却又让人不得不提防着,会不会像去年那般,继续阴雨连绵,不见晴朗。
翻开那颁布的历书仔细查看,方才确认,节气已经到了小满。
这个时节,本应是作物生长、蚕儿结茧的关键时刻,可心中却又不禁升起一丝忧虑:
若是这阴沉的天气持续太久,恐怕会影响到那些娇嫩蚕儿的眠卧与吐丝,耽误了一年的辛劳与期盼。
—【12】—
小满初过上簇迟,落山肥茧白于脂。
费他三幼占风色,二月前头蚤卖丝。
——清·查慎行《村家四月词十首 其四》
小满节气刚刚过去没几天,今年的蚕儿爬上那用稻草扎成的蚕簇,开始吐丝结茧的时间,似乎比往常要晚上一些。
不过,那些后来上簇的“落山茧”,却也长得格外肥硕饱满,那颜色洁白光润,胜过了上好的油脂。
为了养好这些蚕,人们花费了不少心思,从蚕卵孵化到三次蜕皮成为幼蚕,每一个阶段都要仔细观察天气的变化,小心照料。
辛勤的付出总有回报,早在二月之前,头一批的蚕丝就已经早早地卖出去了,换取了生活的所需。
—【13】—
止渴黄梅已得尝,充饥素椹又持将。
时当小满才初夏,椹熟梅黄麦亦黄。
——金·尹志平《西域物熟节气比中原较早故记之》
用于解渴的黄澄澄的梅子,已经可以品尝到它的酸甜滋味了;
而那些朴实无华却能填饱肚子的桑葚,也已经采摘下来,拿在手中,准备享用。
此刻,节气正值小满,严格说来,还只是初夏的时节。
在这遥远的西域之地,自然的脚步似乎比中原地区要快上一些。
你看,桑葚已经完全成熟,梅子也已变得金黄,田野里的麦子,同样也呈现出一片喜人的黄色,预示着丰收的到来。
—【14】—
江乡临小满,暖气动螽斯。
竹日阴初合,荷风澹自宜。
尊前聊共醉,身外本难知。
物色朝朝变,空然悲素丝。
——明·黄省曾《夏景》
水汽氤氲的江南水乡,小满节气悄然而至。
温暖的空气中,充满了生机,连那善于鸣叫的螽斯(一种类似蝈蝈的昆虫),也开始活跃起来,用它的歌声宣告夏日的来临。
阳光透过茂密的竹林,洒下斑驳的光影,随着日头的推移,那竹影渐渐交叠融合,形成一片清凉的绿荫。
池塘边的荷叶,在微风的吹拂下,送来一阵阵淡淡的清香,那香气不浓烈,却自有其宜人的雅致。
在如此美好的景致与宜人的时节,不妨与三五好友,在酒杯之前,姑且一同享受这片刻的欢醉,将那些身外的是非纷扰,暂且都抛诸脑后吧。
毕竟,世间的许多事情,原本就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掌控与预知的。
眼前的景物,日复一日,晨昏交替,都在不断地变化着。
若是因此而感叹时光流逝,如同那洁白的生丝可以被染上各种颜色一般,一去不复返,那也只是徒然的悲伤罢了。
—【15】—
风雨潇潇小满天,四山蓑笠事新田。
个中会得艰难意,细和豳风七月篇。
——明·吴与弼《石泉开田》
小满时节的天空,风雨交加,潇潇不止,带着几分初夏特有的急骤与清凉。
环顾四周的群山之中,到处都能看见那些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农人,正不辞辛劳地在刚刚开垦出来的新田地上忙碌着,耕耘播种,为一年的生计而努力。
亲身参与或目睹了这番辛勤劳作的场景,才真正体会和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艰难与不易。
这份深刻的感受,让诗人心中涌起了创作的欲望,他想要仔细地揣摩、应和《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
那《七月》篇,正是描写古代农夫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生活艰辛的诗歌。
—【16】—
倏闻行不得哥哥,已是三车小满过。
四月南风麦大黄,劳他戴胜亦催科。
——清·李正墀《塘东樵唱》
忽然间,耳畔传来了“行不得哥哥”的声声啼鸣,这是鹧鸪鸟在初夏时节特有的呼唤,那声音带着几分急促,也带着几分自然的野趣。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中,象征着农忙开始的“三车”(通常指带动水车、纺车、油车)时节的小满,也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
农历四月,和煦的南风吹拂着广阔的田野,那一片片麦田,已经由青转黄,呈现出成熟饱满的景象,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就连那头顶漂亮羽冠的戴胜鸟,也仿佛在不停地忙碌着,它的鸣叫声,与农人田间的劳作声相应和,似乎也在催促着庄稼的成熟,又仿佛在提醒着官府,该是收取赋税的时候了。
—【17】—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宋·王之道《遣兴》
穿着便鞋,跟随着家中的孩子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不觉间来到了池塘边,便顺势倚靠在栏杆上,欣赏这初夏的景致。
持续了许久的阴雨天气终于结束,东边的天空出现了一道断虹,那色彩虽然不甚完整,却也预示着天气的转好。
只是,小满时节,偶尔吹来的北风,依然带着几分清冷的寒意,提醒人们初夏的暑热尚未完全稳定。
池塘中,新生的荷叶才刚刚展开几片,如同在水面上轻轻点了三两下,娇嫩可爱。
墙边,几竿翠竹依偎着,挺拔而有生气。
这雨后初晴的景象,最让人心生欢喜的是什么呢?
是那拨云见日后的明朗,更是那雨水洗涤过后,天边的云层舒卷,远处的山峦在云雾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都聚集到了一起,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
两山断尽夕阳边,荡漾溪沙泊小船。
石壑带云阴欲雨,茅檐笼树暝含烟。
新凉牛犊归桑薄,小满人家割麦田。
何日数椽山里住,倦游空自忆林泉。
——明·何吾驺《落第南还晚泊黄牛村》
夕阳西下,余晖染红了天边,两座山峰的尽头,如被这落日截断。
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沙地上蜿蜒流淌,波光荡漾,一只孤零零的小船,静静地停泊在溪边。
山谷间的石缝中,云气缭绕,天色渐渐阴沉下来,看样子一场雨水即将来临。
村舍的茅草屋檐,笼罩着周围的树木,在暮色中,一切都显得朦朦胧胧,含着一层薄薄的烟雾。
傍晚时分,天气带来了一丝新的凉意,辛勤劳作了一天的牛犊,正悠然地回归到桑树林边的牛栏。
此时正值小满节气,村庄里的人家,都在忙着收割已经成熟的麦子,田野间一片繁忙的景象。
看到这番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的安逸,落第南归的诗人不禁心生感慨:
什么时候才能辞去这漂泊不定的游宦生涯,在山中寻几间简陋的屋舍,过上隐逸的生活呢?
这份对官场仕途的倦怠,让他不由自主地怀念起那山林泉石间的宁静与自由。
人生中,失意与彷徨在所难免,而对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或许是许多人在困顿中寻求慰藉的共同心声。
小满先时政有雷,田闲争放五年陈。
麦黄蚕老枇杷熟,山南山北鹧鸪飞。
——清·王泰偕《小满》
小满节气到来之前,按照时令的规律,往往会先有几声春雷滚过。
田野间,农人们趁着农闲的时节,纷纷打开仓库,将那些存放了五年之久的陈谷旧粮拿出来晾晒整理,腾出空间来迎接新的收获。
田野里的麦子已经变得金黄,预示着丰收在即;
辛勤的春蚕也已经老熟,完成了吐丝结茧的使命;
枝头上的枇杷果,也从青涩转为金黄,散发出诱人的甜香。
无论是山之南,还是山之北,到处都可以看见鹧鸪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的啼鸣声,也为这丰饶的景象增添了几分活泼的生趣。
雨后山川净如洗,小满时节景色奇。
云雾缭绕山峦翠,溪流潺潺水声低。
麦田青青麦浪涌,蚕房满满茧成丝。
农家欢乐庆丰收,祈愿年年如此时。
——清·郑燮《小满雨后》
一场透雨过后,群山与河流仿佛都被彻底清洗了一遍,显得格外洁净清新。
小满这个时节,雨后的景色更是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美丽。
山峦之间,云雾缭绕,使得那原本就青翠的山峰,更增添了几分朦胧与神秘的意境。
山间的溪流,在雨水的滋润下,水量充沛,潺潺地流淌着,那水声不似平日那般响亮,反而显得有些低沉而悦耳。
田野里,青青的麦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翻滚起伏,如同绿色的波浪一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农家的蚕房里,也是一片喜人的景象,辛勤的蚕儿已经吐尽了丝,结成了一个个饱满的蚕茧。
面对这丰收在望的景象,农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他们庆祝着这一年的辛劳即将换来丰厚的回报;
同时也虔诚地祈祷,希望年年都能有如此美好的时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来源:看下别人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