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废弃矿山“披绿生金”旧貌换新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9:42 1

摘要:曾经岩石裸露、隐患丛生的废弃矿山,如今正蝶变为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近日,记者在邳州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邳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国家山水工程”运河流域邳州段12个山体宕口修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徐淮丘陵区筑起一道生态安全

曾经岩石裸露、隐患丛生的废弃矿山,如今正蝶变为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近日,记者在邳州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邳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国家山水工程”运河流域邳州段12个山体宕口修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徐淮丘陵区筑起一道生态安全屏障,也为区域发展铺就了一条绿色转型之路。记者在自然资源局刘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修复过的山体前,惊奇的发现山体从 昔日“伤疤”,今朝换新颜。

运河流域邳州段12个山体宕口修复工程,涉及燕子埠、岔河、戴庄、宿羊山、八义集、占城、八路7个镇,是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之一。居住在附近的群众讲,在过去我们出行都困难,这些矿山长期开采建筑石料,无序、过度的作业遗留下大量高陡边坡与宕口深坑。这不仅容易诱发地质灾害隐患,造成水土流失,还致使植被大面积损毁,土地资源被白白浪费。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邳州市将这12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成功申报为国家山水工程,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该项目规划修复总面积达157.34 公顷、按照规划,完工后预计新增耕地面积41公顷、新增林地面积34公顷、新增园地7公顷。

科学施策,精心设计,修复显特色

随着记者深入的了解, 邳州市废弃露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秉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业实施”的高效推进模式。成立了邳州市国家山水工程领导小组,由政府办、财政局、审计局、资规局、生态局、住建局、水务局、属地镇等多部门组成,联动调度推进工程实施。无论项目设计还是项目实施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确保全过程质量。结合每个宕口独特的丘陵地貌、土壤特性等地质条件,展开全面深入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生态评估工作,精心编制了《运河流域邳州段12个山体宕口修复工程设计方案》。方案设计系统考虑山体与周边环境的关联性,采用“一山一策”,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兼顾地质构造、坡度等自然特征。同时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严格论证,并积极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既确保方案兼具科学性与民意基础,又符合当地实际需求。项目实施以市场化方式吸纳专业力量,提升专业性与规范性,过程产生的余料资源进行了公开拍卖,全额纳入财政专户用于生态修复,形成完整的资金闭环管理体系。

针对邳州矿山“高陡边坡多、宕口深”的复杂地形难题,项目团队采用“削坡减载+临边设置防护栏杆”的科学手段,同时合理设置挡土墙,为后续苗木栽植筑牢基础。植被恢复优先选用侧柏、乌桕、银杏、榔榆、榉树等邳州本地物种,充分发挥乡土植物对本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优势。采用“喷播绿化+人工植苗”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同步构建“乔灌草”立体植被结构,既契合本地生态特点,又能快速、高效地恢复植被覆盖,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良性循环。

匠心打造,成效斐然,生态民生双赢

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8个宕口顺利完成治理工作,区域植被覆盖率从修复前的18%大幅跃升至68%。同时,复垦耕地面积370亩,新增林地面积310亩,生态景观得到改善。其余4个宕口也正全力加快施工进度,计划于2025年10月全部完工。

就生态效益来看,矿区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周边空气质量显著提升,PM2.5浓度下降了50%,空气愈发清新宜人。周边支流水质也稳步改善,为水生动植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吸引了喜鹊、野兔、多种鸟类等众多野生动物回归,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社会效益方面,通过系统治理,消除安全隐患210处,为周边24个村庄、18条道路的安全畅通提供了保障,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安全感。治理后的矿山复绿区域摇身一变,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热门场所,每逢节假日及重要节日,人流络绎不绝,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项目的实施也为富农带来了机遇,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农事活动等方式,农户们切实享受到生态修复带来的红利,为当地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邳州通过精心给废弃矿山“疗伤”“披绿”,让记者看到的不仅让山体重焕生机,重现往日的秀丽风光,更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生态修复、土地增效、惠及民生的绿色发展之路。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与完善,邳州必将收获更加丰硕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让人与自然的和谐荟聚成一幅美丽的画卷。(通讯员陈遵远 杲伟)

来源:对话中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