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代华:31年研制绿色饲料,让百姓吃上放心的肉蛋奶 | 致敬逐梦的“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09:15 2

摘要: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成功举办,树立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不懈的实际行动,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从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中国方案,把庄严承诺落实为惠及亿万妇女的丰硕成果。

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成功举办,树立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不懈的实际行动,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从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中国方案,把庄严承诺落实为惠及亿万妇女的丰硕成果。

2025全球妇女峰会召开在即,《婚姻与家庭》杂志公众号特别推出 “致敬逐梦的‘她’” 专栏。

无论是在科技创新前沿勇攀高峰,在乡村振兴战场挥洒汗水,在文化传承路上坚守初心,还是在民生服务领域传递温暖……各行各业的女性正以梦想为帆、奋进为桨,在追逐理想的征程中突破自我、绽放光芒,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书写属于新时代女性的担当与荣光。

初见梁代华,作为东北人的她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与“东北”二字相去甚远—说话柔声细语,宛如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

然而,熟悉的人都知道,她的性格里透着十足的“东北范儿”:认真、坚韧、直率,甚至带着一股“一根筋”的倔强。

这种外柔内刚的独特气质,仿佛在诉说着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看似顺风顺水的职业生涯,实则一路跌宕起伏。

31年来,梁代华与中国饲料工业一同成长,见证着这一行业从弱小走向强大。凭借对专业的执着与热爱,她从最基础的检验工作起步,不断深入钻研,心中只有一个心愿:让老百姓吃上既放心又有营养的肉、蛋、奶。

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带领研发团队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5年3月,梁代华凭借多年来的贡献与努力,相继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称号。但在这些耀眼的光环背后,她心中始终藏着一份对儿子的深深亏欠。

01

不懂变通的“一根筋”

梁代华的故事,始于一份纯粹的热爱。“读书时我就迷上了化学,爱跟各种瓶瓶罐罐、试剂打交道。”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卫生防疫系统,成为一名医师。她研究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一个深刻的认知在心中扎根:要解决人民的健康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确保肉、蛋、奶的健康与营养。

1999年,梁代华和丈夫殷学中共同创立谷实生物,投身饲料行业。“让饲料成为百姓餐桌的健康源头”,这句朴素而有力的话,从此常挂在她嘴边。虽是夫妻创业,她却始终坚守研发与检测一线,从不插手公司经营。对她而言,“守着一摊活儿,并把这摊活儿干好”便是人生快事。

彼时,国内饲料行业普遍奉行“一喂到底”的做法:无论生猪处于哪个生长阶段,都喂同一种饲料。梁代华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不合理。“人类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配比,为什么动物就只需要一种呢?如果用对待人的标准去研发动物饲料,效果会不会更好?”这个颠覆性的想法,成了她研发的新起点。

理论需要实践验证。梁代华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养殖场奔波之旅。迎接她的常常是养殖户的冷脸、闭门羹,甚至看门狗的“警告”。

有一次,在赶往养殖场的途中,狂风骤雨突袭,闪电如利刃划破天际。前路空旷,无处可避,她只能咬紧牙关在风雨中奋力奔跑。她的一只鞋子跑丢了,浑身湿透,深一脚浅一脚地迈进猪场,不料一脚踏入松软的粪堆,污物溅到脸上和身上。那一刻的狼狈几乎让她落泪,然而心底一个坚定的声音支撑着她:“既然选择了这条路,爬也要爬下去!”

经过深入调研和大量数据分析,梁代华结合本地养殖实际,成功研发出“5000”乳猪配合料和“5125”“5220”“5315”三种浓缩型猪饲料。这一“5字”系列饲料,正是她为小猪、中猪、大猪量身定制的专属营养套餐——堪称猪群的“婴儿餐”“儿童餐”“成年餐”。

新饲料的投用效果需要严密观察。团队要记录猪的采食量、体重增长、消化状况,更要通过猪粪分析营养转化与吸收效率。检测猪粪前必须烘干,否则准确性无从保证。

起初,梁代华和实验员把猪粪带回实验室处理,结果引发整栋楼的强烈“抗议”。“后来我们干脆带着烘干机住进猪场,就地取材,即采即烘!”她回忆道。最繁忙时,她连续在猪场驻扎22天,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难以洗去的气味。但所有辛苦都有了回报:“5字”系列浓缩料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益,迅速成为谷实生物的主打产品,赢得市场口碑。

现在,中国市场肉、蛋、奶之所以充足,一来是基因改良提升了动物的生长潜能,二来是动物营养的及时跟进功不可没,二者相辅相成。每每谈及此,梁代华眼中总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作为一位动物营养学研究者,她觉得自己为守护国人“舌尖上的安全”贡献了一份力量

02

我错过了你的时光

事业上的成就固然令梁代华自豪,但内心深处对家庭的亏欠感始终如影随形。儿子殷梁对她的疏离,正是在那段创业最艰难的岁月里悄然滋长。

那时,梁代华的时间几乎被实验室和猪场工作填满,昼夜不分。丈夫忙于公司事务也分身乏术。年仅4岁的儿子无人照料,只好被送往全托幼儿园。

一天中午,同事们聚餐时聊起各自的孩子,梁代华听着听着,眼泪竟不受控制地簌簌落下,让同事们惊讶不已,连声询问缘由……那天晚上,思念如潮水般汹涌,她忍不住拨通幼儿园的电话。没想到接电话的保育员语气生硬:“以后别打电话了,我下来接电话,上面的孩子就没人看管了!”梁代华非常理解,只能强忍思念。

幼儿园中班毕业那天,殷梁突然强烈要求妈妈必须来接他放学。梁代华有些不解:“爸爸来接不一样吗?为什么一定要妈妈呢?”儿子却异常执拗,又哭又闹,非要妈妈来接不可。孩子反应如此激烈,让她意识到,这背后一定藏着不为人知的原因。

那天,她特意请了假,早早等候在幼儿园门口。终于,清脆的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涌向大门。家长们纷纷呼唤着各自孩子的名字,声音此起彼伏。人群中,殷梁一眼就看到了妈妈,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立刻飞奔过来,一头扎进她的怀抱,紧紧抱住她。紧接着,他扭头看向老师,眼神里带着一种近乎示威的意味。

“殷梁妈妈来了呀,我们还以为您出国了呢。”老师的话里带着一丝尴尬。梁代华瞬间明白了—大概是因为自己从没接送过孩子,老师误以为她和丈夫离异了,或是远在海外。

这些猜测或议论,想必无意间传到了儿子耳中,深深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灵。儿子执意要她来接,就是想向所有人证明:他有妈妈!想到这里,梁代华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酸楚与愧疚汹涌而至。

然而,科研事务依然占据了梁代华大部分精力。儿子一天天长大,那份不理解也日益加深。高中时的一次全家出游,儿子终于忍不住爆发:“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可以陪在孩子身边,你就不能多陪陪我?你是不是不爱我?如果不爱我,当初为什么要生下我?”

一连串锥心的问题,让梁代华不敢直视儿子哀伤的眼神。她知道,在孩子逐渐成熟的世界观里,缺失母亲陪伴的童年,始终是一道难以弥补的裂痕。

儿子接着说:“我可以不出国读书,也不需要你们为我赚钱,我需要的是你们的陪伴。”那一刻,梁代华清晰地感受到:儿子在长大,心却离她越来越远。

“他骨子里很要强,不希望沾父母的光。”梁代华后来这样理解儿子的心态。孩子最初甚至不愿踏足父母的公司。“他高中时就说过这事,上大学后也提过。他觉得一到公司,别人就会说‘这是殷总、梁总的儿子’,好像他这个人本身没有价值,只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想要独立,想要证明自己。”

03

心病还需心药来医

儿子上大学后,每次回家,梁代华总会精心准备各种他爱吃的水果,试图弥补。但儿子的反应常常很冷淡:“你不要对我这么好,我有点儿不习惯。”母子间那道无形的隔阂依然厚重。他明确表态:“我不会去你们公司工作。”毕业后,他凭借专业能力投身金融行业,与父母维持着不咸不淡的关系,直到恋爱、准备结婚。

2018年7月,距离儿子的婚礼还有一个月。梁代华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婚礼前夜的晚会上,为他设计一个成长历程视频,弥补自己亏欠的爱,也是父母对儿子新生活的祝福。

2018年8月4日,婚礼前夜。丈夫感慨地对梁代华说:“今晚是咱们最后一个‘主场’了,以后就是他们小两口的天地啦。”他特意提醒儿子:“今晚很热闹,穿精神点儿啊。”儿子只简单“哦”了一声。谁料,当殷梁出现在晚会现场时,竟穿着运动鞋、短裤和T恤,随意的装扮让殷学中颇感不快。

晚会气氛温馨热烈。来了众多亲朋好友,尤其是殷梁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们。他们甚至自发排练了各种节目,轮番上台,用歌声、舞蹈、深情的朗诵,为殷梁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忽然,全场灯光暗下,舞台大屏幕亮起,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开始播放。视频记录了殷梁从呱呱坠地到即将成家的完整成长轨迹,分为“童年稚趣”“懵懂少年”“求学历程”“收获爱情”4个篇章。前半段旁白由梁代华温柔诉说,后半段则由父亲殷学中深情讲述。

原来,梁代华翻遍家里的相册,将儿子从小到大的珍贵照片一张张扫描出来,精心编排,还亲自撰写了饱含深情的文案。视频里,浓缩了他们与儿子共同经历的快乐点滴,更录下了那些深藏心底、未曾好好表达的爱与期许。

看着屏幕上自己成长的画面,听着父母从未说出口的心里话,殷梁眼眶湿润了。不知是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句:“哥,上台说两句吧!”

殷梁走上舞台,接过话筒,百感交集:“小时候,我对爸妈确实有很多抱怨,总觉得他们不够爱我,把太多时间给了工作。现在,我自己也工作了,马上组建家庭,才慢慢体会到他们选择创业有多勇敢,走过的路有多不容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今天,我看到了父母为家族团结付出的一切,深受感动。今后我会经营好自己的小家,也会像他们一样,承担起家族团结的责任。”

这一刻,困扰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殷梁与自己的童年达成了和解,也真正理解了父母的付出与选择。台下的梁代华和殷学中早已泪流满面,是欣慰,更是释然。

时间来到2025年5月27日,这天是儿子殷梁的生日。梁代华早早醒来,给儿子发去语音祝福。如今,每当想起儿子、儿媳,还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孙子,她就感觉浑身充满力量,仿佛“充了电”一般,工作劲头更足了。儿子很快回复信息,叮嘱妈妈别太劳累、注意休息。这份来自儿子的关心,让梁代华心里暖暖的,洋溢着平凡的幸福。这样温馨的日子,在过去的岁月里,曾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柔声细语之下,是百折不挠的东北筋骨;事业辉煌背后,是跨过亲情沟壑后的云淡风轻。

梁代华用31年的执着,守护着百姓餐桌的安全与营养;也用深沉的爱,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在她身上,“东北范儿”的直率坚韧与江南韵致的含蓄深情,最终达成了完美的和解,成就了她如稻穗般饱满而谦逊的生命姿态。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