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家庄地区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逐步引入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这项技术通过集成灌溉与施肥过程,实现水肥资源的精准利用。其核心原理是基于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通过管道系统和可控设备,将水分和养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区域。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大田作物,也在设施农业中得到广泛
石家庄地区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逐步引入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这项技术通过集成灌溉与施肥过程,实现水肥资源的精准利用。其核心原理是基于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通过管道系统和可控设备,将水分和养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区域。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大田作物,也在设施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灌溉系统通常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田间管网和控制系统组成。水源包括河流、井水等,首部枢纽包含水泵、过滤器、施肥装置等设备,田间管网由主管、支管和滴灌带组成,控制系统则负责监测和调节灌溉参数。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温度等数据,经由控制器分析后自动执行灌溉指令。
实施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需要根据土壤特性、作物类型和气候条件进行设计。首先进行土壤检测,确定养分状况和持水能力,然后制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水定额、施肥配方和作业时序。系统运行期间需定期检查过滤器防止堵塞,并校准传感器保证数据准确。农户可通过操作界面设置参数,系统支持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模式。
该技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深层渗漏,灌溉水利用效率可提高约30%-50%。肥料通过灌溉系统直接施用到根部,养分利用率提升约20%-40%。这种精准施用的方式还有助于保持土壤团粒结构,减少养分流失。
在石家庄的实际应用中,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体系采用智能灌溉后,整个生长季可减少灌溉2-3次,每亩节水约80-120立方米。对于设施蔬菜种植,水肥一体化系统能够根据生长阶段调整配方,例如番茄结果期增加钾元素供应,使产量保持稳定。
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初期投入较高,每亩设备成本约800-1500元rmb;二是需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农户要学习系统维护和参数调整方法;三是水质要求较高,含沙量大的水源需经过沉淀处理。建议规模化种植主体优先采用,小农户可考虑联合购置设备。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集成气象数据预测灌溉需求,利用机器学习优化水肥配方,以及开发低成本适用机型。随着传感器技术进步,系统将能够监测更多土壤参数,为精准农业提供更完善的数据支持。
这项技术的普及应用有助于推动石家庄农业向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户在采纳新技术时,建议先进行小面积试验,根据实际效果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组织示范观摩活动,促进经验交流与技术传播。
来源:乡村上的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