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并非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频道,也并非所有事都值得你去辩个明白。
老话讲:“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并非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频道,也并非所有事都值得你去辩个明白。
你站在山顶看风景,他在山脚谈利弊。
彼此看到的世界本就不同,争到面红耳赤,非但换不来理解,反而会搅乱自己的心境。
通透的人,懂得永远不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1、和见识不同的人,不必争辩
《庄子》有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意思是,不要跟井底的青蛙谈论大海,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
因为它们的眼界,被时空所局限,永远无法理解你看到的风景。
与见识不同的人争辩,轻则浪费口舌,重则自寻烦恼。
你描绘大海的壮阔,他执着于门前水洼的深浅。
这并非他故意刁难,而是他的世界,只有那么大。
从前,一口老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井壁爬满青苔,井底积着浅浅的水,偶尔有落叶飘进来,就是青蛙眼里最大的新鲜事。
它每天在井里蹦跳,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这世界多舒服啊,” 青蛙常对着井水自言自语,“有水有阳光,还有小虫子当食物,还有谁的日子比我更自在?”
有一天,一只东海的鳖路过井边,不小心掉进了井里。
青蛙见了,得意地游过去:“你看我住的地方多好,要不要留下来?”
鳖在井里转了转,勉强才能伸直身子,它叹着气说:
“我来自东海,那里的水一眼望不到边,走几百里,也看不到海岸。这样的地方,你恐怕从没见过。”
青蛙听了,瞪大了眼睛,半天说不出话。
它低头看着井底的方寸之地,不敢相信,自己眼里的整个世界,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一隅角落。
《论语》里讲:“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与见识不同者争,赢了道理,却输了心情。
真正有智慧的人,面对无端的指责和误解,内心波澜不惊。
因为他们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把争辩的时间用来深耕自己,时间自会为你证明一切。
2、和层次不同的人,不必争辩
《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层次不同,认知迥异,看到的世界便截然不同。
你追求精神的富足,他算计利益的得失。
这种根植于价值观的差异,绝非言语能够弥合。
强行争辩,除了让自己感到无力与挫败,别无他用。
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名叫公明仪的琴师,琴艺高超,能弹出世间最动听的乐曲。
他擅长弹奏欢快的曲子,经他指尖弹出的歌曲,能让听者如临其境。
有一日,公明仪路过一片田野,见一头黄牛正低着头,慢悠悠地啃着青草。
他忽然来了兴致,想让这头牛也听听自己的琴声。
于是,他坐在田埂上,调好琴弦,弹奏起一首典雅悠扬的《清角之操》。
琴声在田野间回荡,时而像高山流水,时而像飞鸟啼鸣,若是懂琴的人听了,定会沉醉其中。
可那头黄牛却毫无反应,依旧低着头,啃完一丛草,又慢悠悠地走到另一处,仿佛根本没听见琴声。
公明仪停下琴,有些失落。
他仔细一看,才发现黄牛正专注地甩着尾巴,驱赶身上的牛虻,满心只有眼前的青草。
他这才明白,牛听不懂高雅的琴曲,自己再用心弹奏,对牛来说也只是无用之功,就像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再有理也难以相通。
《庄子》有言:“大辩不辩。”
最高的辩论,便是不去辩论。
人生最大的清醒,就是不去说服一个层次不同的人。
你的善良,在他眼里可能是软弱;你的宽容,在他看来或许是愚蠢。
面对层次不同的人,沉默是最好的回答,远离是最佳的选择。
把心力留给同频的人,你的福报,会在宁静中悄然生长。
3、无意义的争辩,只是自我消耗
《西洋记》里讲:“有理不在声高。”
很多时候,我们陷入争辩,并非为了真理,而是为了那一点可怜的自尊心与胜负欲。
然而,无意义的争辩,只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内耗。
它偷走你的时间,扰乱你的心绪,除了收获一身的疲惫与嘈杂,内心只剩一片荒芜。
从前,有两个农妇,住在同村,家的田地相邻。
一天,农妇张氏晒稻谷时,一阵风吹来,把邻居李氏家鸡窝里的几根鸡毛吹到了张氏的稻谷里。
张氏见了,很生气,跑到李氏家门口喊:“你家的鸡把毛吹到我稻谷里了,快把鸡关好!”
李氏听了不服气:“几根鸡毛而已,风把毛吹过去,又不是鸡故意的!”
两人吵了起来,从鸡毛吵到“谁家的鸡更淘气”,又从 “谁家的田地收成好” 争到 “谁家的男人更能干”。
她们越吵越凶,甚至忘了田里的活。
张氏的稻谷晒在太阳下,没及时翻晒,傍晚下了场小雨,稻谷湿了,差点发霉。
李氏原本计划下午去摘自家菜园里的黄瓜,结果因吵架耽误了,黄瓜长老了,卖不上好价钱。
后来,村里的老人劝她们不要在做无意义的争辩,两人这才后悔不已。
《道德经》中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与小人争利,不与愚人争理,不与俗人争闲气。
当你跳出争辩,自然会发现天地的宽阔。
省下内耗的精力,专注于提升自己,经营家庭。
真正有智慧的人,从不活在别人的嘴里。
他们明白,真理,不是辩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道德经》有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人生短暂,不要白白耗尽自己的光阴与心力。
人生境界的高低,体现在包容与沉默的修养里;为人处世的高下,源于不争与放下的智慧中。
当你不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当你能微笑着接纳世间的不同,你的内心,便修成了真正的强大与平和。
来源:闻心品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