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芯片双雄突遭重锤!参议院法案扼住对华出口,中国替代已破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7:15 1

摘要:2025年10月10日周五早盘,美股半导体板块突然掀起剧烈震荡。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股价直线下探,单日暴跌5.46%;行业龙头英伟达(NVDA)虽抗跌性更强,但也未能幸免,最终收跌1.83%。这场突如其来的股价异动,源头直指美

2025年10月10日周五早盘,美股半导体板块突然掀起剧烈震荡。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股价直线下探,单日暴跌5.46%;行业龙头英伟达(NVDA)虽抗跌性更强,但也未能幸免,最终收跌1.83%。这场突如其来的股价异动,源头直指美国参议院刚刚通过的一项重磅法案——这份以"国家安全"为名的立法,试图给美企对华AI芯片出口戴上"紧箍咒",却意外揭开了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构的新篇章。

法案背后:一场撕裂的政治博弈

这份牵动全球科技市场神经的法案,核心条款直指AI芯片的对华出口总量限制。参议院在投票声明中强调,此举是为防范"高端技术转移风险",本质上是延续了近年来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对华遏制策略 。但诡异的是,就在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刚以"提振企业营收"为由放宽部分出口限制,如今政策反复让市场陷入混乱。

更关键的矛盾藏在立法流程的断层中。众议院正在推进的同类法案中,明确删除了出口管制条款,参众两院的分歧让法案前景充满变数。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法案最终提交总统府,也极可能遭遇否决——特朗普力推的"制造业回流"议程与出口限制存在内在冲突,限制对华销售将直接冲击美企营收,与他宣称的"提振美国产业"目标背道而驰。

这种政策摇摆早已不是首次。2025年5月,美国曾升级对华AI芯片管制,试图全面封杀华为昇腾芯片,最终因企业强烈反对而软化措辞 ;8月更传出惊人消息:英伟达、AMD为获取对华出口许可,被迫同意将中国市场相关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如今的新法案,不过是这种"遏制与妥协"循环中的又一环。

股价分化:中国市场的权重博弈

AMD与英伟达的股价跌幅差异,实则是两家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占英伟达2025年一季度总收入的12.5%,而伯恩斯坦分析师估算,仅为中国市场定制的H20芯片,全年就能为其带来约230亿美元收入。对AMD而言,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更为关键——其数据中心业务在华增速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MI308等主力芯片30%以上的出货量流向中国市场。

从长期表现看,两家企业仍处于增长通道。截至10月10日,英伟达年内涨幅达40.85%,过去12个月累计上涨42.86%;AMD的增长更为迅猛,年内涨幅高达82.5%,近一年涨幅也达38.72%。但短期回调已清晰传递出市场担忧:若法案最终落地,英伟达可能损失近四分之一的AI芯片营收,AMD的损失比例或更高。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24年底美国加码半导体管制后,中国四大行业协会联合发声呼吁审慎采购美国芯片,当晚美股芯片板块即集体下挫 。如今历史可能重演,更让投资者焦虑的是,中国市场的替代选项已不再是空白。

国产破局:从"卡脖子"到"换赛道"

美国参议院或许没意识到,当他们再次举起出口管制大棒时,中国AI芯片产业已不是三年前的模样。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在限制中实现逆势增长 。更关键的是,高端芯片领域的国产替代正从单点突破转向体系化推进。

在GPU赛道,华为昇腾910B已实现重大突破,其FP32算力达256 TFLOPS,虽与英伟达H100的335 TFLOPS仍有差距,但在中文大模型训练场景下效率提升30%,且完全兼容国产深度学习框架MindSpore。壁仞科技的BR100芯片更展现出后发优势,INT8算力达到1280 TOPS,凭借先进封装技术实现算力密度跃升,已成功打入字节跳动等企业的AI服务器集群。

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进展更为惊人。北方华创的14纳米刻蚀机已稳定量产,打破泛林半导体的垄断;华大九天的EDA工具实现从90纳米到7纳米工艺的全覆盖,终结了Synopsys的独家话语权;南大光电的ArF光刻胶通过中芯国际验证,解决了先进制程的材料卡脖子问题 。芯谋研究预测,未来2-3年,国产半导体零部件将覆盖80%以上领域,量产份额将达市场需求的50%。

这种突破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在限制后加速转向国产设备,甚至主动测试样机推动技术成熟;国家大基金二期重点投向设备、材料等基础领域,形成"应用牵引-研发突破-量产迭代"的良性循环。正如行业专家所言:"美国的限制反而让我们破除了幻想,走出了一条不依赖美国技术的创新路线。"

全球反噬:谁在为管制买单?

法案通过当天,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悄悄发布了一份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美国半导体企业全球营收环比下降2.1%,其中对华出口降幅达7.3%。这份数据揭开了一个残酷现实:出口管制正在变成"双刃剑",伤人的同时也在割伤自己。

最典型的案例当属HBM(高带宽存储器)领域。美国试图限制HBM对华出口,却没想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镓、锗生产国,这两种材料是制造HBM的关键原料。2024年底中国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相关产业成本飙升34%,GDP预计减少34亿美元 。如今新法案若落地,极可能引发更强烈的反制措施。

对英伟达和AMD而言,损失远不止眼前的营收。为规避前几轮限制,英伟达开发H20、AMD推出MI308,投入巨额研发成本却只能赚取"薄利",还要将15%收入上缴政府。更严重的是市场流失风险——中国已规划2026年前建成10个超算中心,若全部采用国产芯片,将直接蒸发美企超百亿美元市场。

分析师的评级差异早已释放信号。TipRanks数据显示,英伟达获"强烈买入"评级,未来上涨空间16.19%;AMD仅获"适度买入",上涨空间不足8% 。这种差距本质是市场对风险的预判:英伟达凭借数据中心生态优势仍能维持基本盘,而AMD在消费级市场的优势难以抵消对华出口的损失。

未来推演:三个关键观察窗口

这场由法案引发的产业震荡,最终走向将取决于三个关键节点。首先是参众两院的协商结果,若众议院坚持删除限制条款,法案可能沦为政治秀;其次是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制造业回流与科技遏制的优先级选择,将直接决定法案命运;最后是中国的反制力度,从稀土到市场准入的一系列工具,都可能影响美企的游说方向。

对投资者而言,短期需警惕波动——众议院审议期间,英伟达、AMD股价可能随消息面反复震荡。但长期看,产业格局的演变更值得关注:若国产替代加速,A股半导体板块的设备、材料企业将迎来爆发期;若法案夭折,美企对华出口恢复将带动产业链反弹。

站在全球AI竞争的视角看,这场博弈或许有更深远的意义。当美国试图通过限制来维持优势时,中国正通过自主创新构建新的技术标准;当美企在政策夹缝中艰难求生时,中国企业正形成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正如OpenAI CEO奥尔特曼所言,AI基建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而这场由出口管制引发的变局,或许正在重塑全球AI产业的竞争规则。

10月10日的股价下跌,更像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重构的一个注脚。当政治干预试图扭曲市场规律,技术创新终将找到破局之路——这一点,在引力一号火箭的发射轨迹中得到印证,在AI芯片的国产化浪潮中,同样不会例外。

来源:智能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