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总会来,玉米价格开始暴跌,3、4毛一斤,一斤玉米不如瓶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3 04:47 1

摘要:地里的玉米秆子还歪歪斜斜泡在水里,穗子上的泥巴结了硬壳。老张蹲在地里头,掰开一棒玉米,霉斑混着水汽味扑鼻而来。“这粮,贩子看一眼就摇头。”他叹了口气,“一斤掉到3、4毛,连本都合不住。”

地里的玉米秆子还歪歪斜斜泡在水里,穗子上的泥巴结了硬壳。老张蹲在地里头,掰开一棒玉米,霉斑混着水汽味扑鼻而来。“这粮,贩子看一眼就摇头。”他叹了口气,“一斤掉到3、4毛,连本都合不住。”

今年秋收的雨,下得又急又狠。华北、黄淮多地玉米正值收割期,接连遭遇强降雨,地里积水能淹到小腿。机械进不去,人工抢收成本翻倍,更扎心的是——泡过水的玉米质量大幅下滑。

霉变粒超标:水分超过30%,晾晒困难,毒素易超标,粮商扣钱狠。

穗腐病多发:潮湿环境下病菌滋生,籽粒发黑,只能当等外粮处理。

存放成难题:农民老王指着院里堆积的玉米苦笑道:“晒不干,不敢存,怕一夜间全烂手里。”

一句实在话:天气这把“刀”,砍断了丰收的指望,也砍低了玉米的身价。

随着阴雨暂缓,卖粮车扎堆涌向加工企业,价格应声下跌。

深加工三天跌价超100元/吨,部分挂牌价逼近1元/斤关口。

质量定价格:干粒玉米尚能稳住1.1元/斤,水泡霉变玉米只能卖0.3-0.4元/斤,还得看粮商脸色。

成本账算不明白:种一亩玉米,种子化肥600元,机械收割200元,人工投入还没算。按亩产1000斤、如果均价0.9元算,一亩地倒贴近百元。

“种地就像赌博,今年庄家连底牌都没给看。”

即使质量尚可的玉米,也难逃大环境拖累。

深加工企业压价:到车量暴增,借机下调报价,农民无奈“排队割肉”。

优质玉米受牵连:养殖户采购谨慎,烘干塔开工不足,好粮卖不出好价。

库存压力转移:直属库收购价低于预期,市场情绪持续低迷。

业内点破:“孬粮不止,落价不停”,这是市场规律,但农民成了最承重的一环。

“现在卖是割肉,不卖是熬血,哪条路都疼。”

今年玉米的遭遇,暴露的不仅是天气风险,还有农业产业链的脆弱:

保险短板:多数农民根本无法抗衡自然灾害险,受灾后只能自己扛。

仓储短板:烘干设备不足,雨后粮难以及时处理。

信息短板:种植盲目跟风,市场预判能力弱。

玉米价格暴跌的背后,是无数农民蹲在地头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沉默。他们不求暴利,只盼风调雨顺,粮价平稳。这个秋天,玉米泡在水里,农民的心堵在胸口。但日子总要继续——地里的冬小麦已经播下,麦苗终会顶开冻土,就像农民兄弟总能在泥泞中,一步步蹚出明天的路。

来源:小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