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物联网感知的“慧眼”、大数据分析的“智慧”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领域进入“智防”时代,在提升运输效率的同时,也保障出行安全。记者8月22日从广东交通集团获悉,今年广东各高速路段持续推进数智化设备应用,迎来新一波的科技升级。从毫米级监测的边坡预警系统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粤交集宣
随着物联网感知的“慧眼”、大数据分析的“智慧”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领域进入“智防”时代,在提升运输效率的同时,也保障出行安全。记者8月22日从广东交通集团获悉,今年广东各高速路段持续推进数智化设备应用,迎来新一波的科技升级。从毫米级监测的边坡预警系统到高效作业的“机器人园丁”,一系列的智能升级既提升了出行的安全系数,更提高了路段的管理效率。
声光告警播报设备。通讯员供图
“请保持车距。”“坡道减速。”8月21日晚,龙紫高速K237段的毫米波雷达捕捉到异常,长上坡路段一辆货车速度降至时速55公里。0.3秒后,双侧警示灯高频闪烁形成红色警戒带,竖式显示屏实时推送“保持车距”的动态提示,声光告警器循环播报“坡道减速”语音,“雷达探测+声光告警+智能诱导”三维防护不断向该路段行驶车辆发出警示。
据了解,山区高速长上坡路段是货车安全行车的一项痛点,由于货车持续爬坡易出现动力衰减、车速骤降,使龙紫高速一长上坡路段成为追尾事故高发区,夜间视线受阻时风险系数更高。现在,三维防护体系通过毫米波雷达对200米范围内车辆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对出现异常车辆的路段进行声光预警。实测数据显示,系统不仅将货车尾部反光标识的可见距离大幅延伸,更使行车反应时间延长3倍以上,即便是暴雨等恶劣天气,声光装置仍能稳定发挥预警效能。试运行三个月以来,配备该设施的长上坡路段未出现一起交通事故。
在仁新、连英、阳化等路段,“防疲劳激光镭射灯”在路政巡逻车上“上岗”,在夜晚或雨雾天气里通过投射空中的镭射光线,提醒警示驾驶人员。这款设备具备常亮、频闪两种模式,晴朗天气下2.5公里外即可清晰可见,保障司乘安全驾驶。
“高速公路重大灾害监测预警及管控系统”交互界面。通讯员供图
今年汛期,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提前对可能引起的重大灾害进行监测,迅速提升应急抢险反应速度。以韶赣高速为例,针对汛期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边坡灾害,路段部署“高速公路重大灾害监测预警及管控系统”,使用5G物联网与智能传感技术,以毫米级的监测对重点区域展开实时监控。
据工程师介绍,200多个高精度传感器与4套高位视频监控每2秒采集一次数据,对高边坡表面位移、内部土体移动等12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动态的追踪,能捕捉毫米级的形变异常。设备自动监测到险情后,10秒内即可完成定位并弹窗至监控中心的屏幕。监控人员确认隐患后,监测人员5分钟内就能一键激活全路段爆闪警示屏、声光告警器和高音广播,同步向1公里内司乘推送提示。相较传统人工巡查,系统将预警时间提前4-6小时,全流程处置耗时缩短至传统模式的1/3。
正在展开试验作业的“机器人园丁”。通讯员供图
除了边坡监测的技术升级,边坡养护也相当“智能”。揭惠高速承担的广东交通集团科技项目中,某型遥控机器人的亮相,改变“人悬陡坡、手挥镰刀”的传统养护模式。在50至55度的生态边坡测试中,一个3吨重的“机器人园丁”可自如上下坡,高速旋转的破碎铲可粉碎杂草及3厘米以下灌木,切换“开荒模式”还能处理更粗大的乔木,相较传统人工作业,效率大幅提升。通过遥控操作,还能减少作业人员高空坠落的风险,粉碎后的植被碎屑直接转化为有机覆盖物,成为边坡绿化的肥料。工程师表示,此次测试探索该设备的适用区域,为后续设备选型和适用区域提供了试验依据。
来源:读创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