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被央视力邀主持秋晚的谢娜,让所有人见识了她的江湖地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22:00 2

摘要:“谢娜站央视秋晚C位”这七个字一出来,微博热搜直接爆了——不是因为她有多完美,而是所有人都想知道:那个在快本里笑到蹲地上的“疯丫头”,到底凭什么把央视的庄重门槛给踹开了?

“谢娜站央视秋晚C位”这七个字一出来,微博热搜直接爆了——不是因为她有多完美,而是所有人都想知道:那个在快本里笑到蹲地上的“疯丫头”,到底凭什么把央视的庄重门槛给踹开了?

先把话挑明:央视秋晚从来不是“谁红谁上”。

查一下近五年名单,主力基本锁定在央视嫡系+地方台一哥一姐,外请艺人顶多去唱歌,能摸到主持话筒的,上一个还是2016年的佟丽娅。

谢娜这次不仅摸到了,还一人分饰两角:主持+说唱表演。

台里敢冒这个险,本身就说明一件事——她的“观众缘”存量,比外界想象的更值钱。

可观众缘到底值几个钱?

拿数据说话:快本停播后,谢娜微博粉丝反涨300万,超话连续47周盘踞主持人榜Top3;品牌端,她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代言9个,品类从母婴到白酒,单价最高的腕表代言费网传800万/年,比央视某些年轻主播整年打包价还高。

金主不傻,他们算的是“转化”,不是“端庄”。

央视也精,要的是她把人吸过来,再靠导播、台本、耳返把“跳脱”框住,一举两得。

于是你在直播里看到:她一张口就是“正统播音腔”,尾音不再飘,笑声不再“哈哈哈”而是“嗯,谢谢”,连标志性的马尾都只敢小幅晃。

最惊险的是零点倒计时,导播把近景切给她,耳返里传来三二一,她硬是把一口气咽回去,没抢话,没“哇哦”,弹幕齐刷“陌生”。

那一刻,很多人才意识到:原来“克制”也能成为谢娜的新节目效果。

当然,槽点也没缺席。

四川话rap一出来,实时弹幕两极:一边刷“燃”,一边刷“吵”。

有音频博主把现场音轨扒出来,测得平均声压比前一首歌舞高4.3分贝,相当于把电视音量又拧大了两格。

可央视要的就是这股“辣味儿”——今年秋晚收视率1.78%,比去年涨0.6个百分点,15-34岁观众占比从18%飙到29%,谁拉的?

总不会是诗朗诵。

再说一个细节:节目单出炉那天,谢娜的名字紧挨着孟盛楠。

央视文艺中心内部有个不成文的“安全距离”——外请主持绝不会放在第一顺位,防止开场就“翻车”。

可正式直播里,谢娜第一个开口报幕。

据彩排现场志愿者透露,导演组原本给她第三顺位,临播前一小时改成开场,理由是“她今天状态最稳”。

这相当于把整台晚会的“第一口气”交到一个“综艺咖”手里,业内人都知道,这是最高级的“江湖认证”。

可认证之后呢?

谢娜的“去娱乐化”能走多远?

翻翻央视历史,杨澜、曹颖、董卿,全是地方台搞笑/综艺出身,最后靠“文化补课”完成跃迁。

谢娜的短板在这里:她书架上的《娜么快乐》被群嘲“口水书”,去年去《乘风破浪》当“师姐”,镜头一到她,弹幕就刷“别让她控场”。

想再往上走,她得把“观众缘”换成“专业背书”——比如先拿下一个央视综艺的常驻,再主持一档文化类季播,把“端庄”从晚会制服变成日常皮肤。

不然,秋晚这一脚踹开的门,还会“砰”地合上。

毕竟,观众对“央视”两个字的想象,始终是沉稳+厚重;而观众对“谢娜”的想象,始终是“哈哈哈哈”。

两种记忆打架,谁赢谁输,下一次直播见分晓。

所以,别急着喝彩,也别急着唱衰。

她能不能把“江湖地位”翻译成“专业席位”,还得看后面有没有真章。

一句话:央视给了她话筒,也给了她倒计时。

来源:正大光明百灵鸟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