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6大被误解的动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2 11:26 1

摘要:本名叫中华蟾蜍,因为样子丑陋,再加上皮肤疙疙瘩瘩,又被叫做癞疙宝。因此其丑陋的外表,常被视为“毒物”和邪恶的象征,也是很多人童年的“霸凌对象”。

01.癞蛤蟆

本名叫中华蟾蜍,因为样子丑陋,再加上皮肤疙疙瘩瘩,又被叫做癞疙宝。因此其丑陋的外表,常被视为“毒物”和邪恶的象征,也是很多人童年的“霸凌对象”。

但其实癞蛤蟆是名副其实的“农田卫士”。它们夜间活动,捕食大量的蝗虫、蛾子、蚊虫等农业害虫,食量非常大,是青蛙的好几倍。其皮肤上的“疙瘩”是皮脂腺,其中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毒液也被称作蟾酥,是名贵的中药材。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黄鼠狼

民间俗语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深入人心。在中国民间传说,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出马仙”文化中,黄鼠狼同狐狸“狐仙”、蛇“柳仙”等一样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修炼成精、具有法力的动物。它们可以“附”在人的身上,使人精神错乱,胡言乱语,举止怪异。

但真实情况是,黄鼠狼主要以鼠类为食,一只成年黄鼠狼一年可捕食约1500-3200只老鼠,能有效控制农田和居民区的鼠患,保护粮食和作物,仅在食物极度匮乏时,黄鼠狼才会偶尔攻击家禽,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乌鸦

乌鸦因其通体漆黑、叫声嘶哑,而且经常在灾难来临前出现,因此在许多文化中被视为不祥、死亡和厄运的象征。

但其实早在商朝时期,乌鸦就被称作是祥瑞,是太阳的化身,并且被称作三足金乌。现实生活中,乌鸦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类之一。它们会使用工具(如用树枝钩出树洞里的虫子),甚至有社会学习和文化传承的能力。另外乌鸦的食性很杂,尤其擅长清理动物尸体和垃圾,能有效防止病原体传播,在维持生态系统洁净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04.猫头鹰

受传统文化影响,猫头鹰的叫声常被视作“不祥之兆”,猫头鹰也常被视为 “报丧鸟”、“带来厄运的动物”,甚至被人类驱赶或伤害。

但真实情况是,猫头鹰主要以鼠类为食,一只成年猫头鹰一个夏季可捕食约1000只老鼠,相当于保护了数吨粮食,对农业生产的益处远超多数鸟类。其 “夜间鸣叫” 是正常的求偶或领地宣示行为,与 “厄运” 无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05.华丽巨蚊

由于体型巨大,飞行时发出响亮的“嗡嗡”声,让人误以为是会叮咬巨人的“超级蚊子”。

但成年的华丽巨蚊平时只吸食花蜜,为植物传粉;而幼虫则会疯狂捕食其他蚊子(包括传播疾病的伊蚊、库蚊)的幼虫。一只华丽巨蚊幼虫一生能消灭上百只“坏蚊子”的幼虫,是我们应该保护的“益虫”。

图片来源于网络

06.蜘蛛

多数人因蜘蛛的外形感到恐惧或恶心,认为它们会 “乱咬人”、“传播疾病”,属于需要清除的 “害虫”。

但其实蜘蛛是益虫,以蚊子、苍蝇、飞蛾等室内害虫为食,一只蜘蛛每天可捕食数十只昆虫,是天然的 “室内除虫师”,减少人类被蚊虫叮咬的风险;绝大多数蜘蛛无毒,且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不寻常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