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些年和田玉市场火热,不少玉雕师一味模仿跟风,导致作品类同、缺乏原创,令人渐生审美疲劳。而今,市场正在悄然转变,一股玉雕原创的新浪潮开始涌动。在这股潮流中,独立玉雕师苗烈始终走在前面。从艺十二年来,他不随大流,不重复传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用一件件作
前些年和田玉市场火热,不少玉雕师一味模仿跟风,导致作品类同、缺乏原创,令人渐生审美疲劳。而今,市场正在悄然转变,一股玉雕原创的新浪潮开始涌动。在这股潮流中,独立玉雕师苗烈始终走在前面。从艺十二年来,他不随大流,不重复传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用一件件作品诠释着“玉雕可以更原创”的无限可能。
传承:在思辨中前行
“我的创作方向更倾向于引发思考而非简单复制传统形式。”这是苗烈始终坚持的创作理念。在他看来,玉雕艺术的传承绝非对传统器物的简单模仿,而是要通过对传统元素的深度思考与重构,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引发观者的深层思考。
苗烈毕业于雕塑专业,深受西方艺术教育体系影响,却始终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沃土。他坦言:“我不喜欢别人都做的事。”这种对独特性的执着追求,使他在创作中拒绝大众化设计,坚持从陶器、青铜器、瓷器等多元传统技艺中汲取养分,通过个人思考进行创造性转化。
导师曾说“东方艺术要有建筑感”,这句话指引了苗烈近年的创作。他将隋唐建筑融入器皿创作,认为“玉器象征文化脊梁,其创作与建筑地标类似,体现文化自信”。这一认知让他的作品超越了器物范畴,成为文化记忆的载体。
他最新创作的玉瓶,四棱造型参考大雁塔形制,融入了临汾铁佛寺的结构特征,更从应县木塔的八面形制中获得空间灵感。“艺术创作区别于模型复制,需通过消化迭代形成独特表达”这种“抽象化传承”让作品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到完美平衡。
创新:重现被遗忘的文化记忆
“创新的核心在于通过作品重现被遗忘的文化元素”,这是苗烈坚持的“新传统”理念。他认为创新不是凭空创造,而是挖掘深植文化基因却被忽视的传统记忆,让它们在当代重获新生。
苗烈善于从古建筑、山川等蕴含的“天地大美”中寻找灵感。他强调,创新不是元素堆砌,而是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具象的“传统新作”,以此唤醒观者对传统智慧的关注。
苗烈用“海浪与大海”的比喻阐释创新与传统的关系:“创新如同海浪,传统如同大海,没有大海哪来的浪花?”他的《长安》、《扶桑》、《平阳》系列作品,正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转化。这些作品既保持了传统的根脉,又展现出鲜明的当代特征。
他的《长安》炉就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该作品参考唐代风格,却摒弃了隋唐常见的飞檐翘角,采用简洁直线条处理,通过四平八稳的造型展现盛唐气象。
10月13日,独立玉雕师苗烈将携新作做客藏玉直播间。下午15:00,他将以“原创玉雕新浪潮”为主题与玉友们进行深度对话,探讨当代玉雕的更多可能,分享他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思考与领悟。
晚上20:00,苗烈将与玉友们一起讨论“玉雕可以更原创”。通过展示新作品,深入解读设计思路与工艺特点,并与玉友实时互动。现场设有作品拍卖环节,为收藏爱好者提供难得的收藏机遇。
诚挚邀请所有热爱玉雕、关注原创的朋友准时参与。让我们相约藏玉直播间,共同走进苗烈的玉雕世界,感受他将传统艺术智慧转化为当代玉雕艺术的独特魅力,见证“玉雕可以更原创”的精彩实践。
部分拍品一览
对话独立玉雕师苗烈
原创玉雕新浪潮
10月13日15:00开播
苗烈做客藏玉
玉雕可以更原创
10月13日20:00开播
来源:藏玉APP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