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刚师傅乃是至今还留守于山西运城地区屈指可数的上海知青,亦是为数不多迄今仍扎根在农村生活的上海知青。提及自身的知青往昔以及情感生活历程,赵刚师傅颇为激动,他言道当年酒后与队长打赌陷入圈套,未曾想竟因祸得福娶到一位好婆姨,要不然往后的日子究竟是好是坏难以测度,甚
文:那年知青往事
赵刚师傅乃是至今还留守于山西运城地区屈指可数的上海知青,亦是为数不多迄今仍扎根在农村生活的上海知青。提及自身的知青往昔以及情感生活历程,赵刚师傅颇为激动,他言道当年酒后与队长打赌陷入圈套,未曾想竟因祸得福娶到一位好婆姨,要不然往后的日子究竟是好是坏难以测度,甚至有可能一辈子打光棍。
在讲述自己的知青过往和情感生活经历时,赵刚仅有小学文化,压根算不上知识青年,当年他是以社会青年的名头到山西运城地区的农村插队落户的。他老是说自己命好。
在山西运城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个叫赵刚的小伙儿。这赵刚啊,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辛。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比较差他娘在他小学毕业那年就被病魔无情地夺走了生命,才十二岁的他,小小的肩膀就得扛起生活的重负。他爹呢,是个地质勘探员,常年深扎在那杳无人烟的大山里头,家里就靠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苦苦支撑着,还有个才六岁、懵懵懂懂的妹妹得他操心。
1965 年的春天,王叔介绍赵刚到木器厂学徒他勤快肯干很快就学会了,厂长说让他转为正式工,满心期待着往后能过上安稳踏实的日子。谁能料到,有些没有转正的小刘嫉妒赵刚故意找他的事,因此赵刚跟工友起了激烈冲突,年轻气盛的他一时冲动,操起斧头就把人给伤了,这下可好,不仅被关了半年,工作也丢了。王叔找关系给小刘家给了钱的到谅解赵刚很快才出来,接下来的两年多,他就像只无头苍蝇似的,四处找活儿干。在煤厂拉煤,累得腰都快断了;在砖厂呢,被那窑火烤得汗流浃背,可就是没个能长久干下去的稳定工作。1968 年的冬天,上山下乡的浪潮汹涌澎湃,街道干部天天上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赵刚思前想后,犹豫再三,最后一跺脚,决定去运城下面的一个小村庄插队。
几天的行程终于到了村里,十来个年轻人被分到了新绛县浍河流域柳泉大队第七生产小队。小队的李队长把他们安排在队部后院的一座旧宅子里,还找了个叫秀娥的女人给他们做饭。秀娥也就二十出头,模样那叫一个标致,性格也是开朗活泼得很。那宅子挺大,四间正房、两间厢房,大门看着挺气派。这房子原来是地主家的,土改的时候地主溜了,就归了集体。
秀娥这女人命苦哟,男人去河里打鱼不小心船翻掉河里淹死了,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嫁过来的时候公公已经不在了,婆婆身体又不好,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不过秀娥长得好看,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脸蛋总是红扑扑的,说话轻声细语,干活也是特别麻溜。见到男的就亲切地叫“大兄弟”,见到女的就喊“妹子”,大家伙儿都挺喜欢她。
有一天,赵刚干完农活回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秀娥见状,赶紧端来一碗水,说:“大兄弟,快喝点水,歇歇。”赵刚感激地接过水,一饮而尽。秀娥笑着说:“瞧你这累的,慢点喝,别呛着。”
春天一到,春耕就开始了。李队长不让秀娥给大伙做饭了,让年轻人自己学着弄,秀娥也得去地里挣工分。别看秀娥个子小小的,干起农活来那可是比男人还厉害。有一回评工分,就赵刚一个男的拿了十分,其他男的都是七分,跟女的一样。有两个男的心里不服气,就去找李队长理论。李队长说:“明天你们把村西头的沤肥池里的粪挑到南地里,跟秀娥一起挑粪,谁挑得多,谁工分高。”
第二天,那两个男的把浑身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可第一趟就被秀娥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秀娥挑着两大筐粪,脚下生风,走得那叫一个轻快。到第二趟,其中一个男的好奇地挑起秀娥的粪筐一称,惊得眼睛都瞪圆了,比自己的重好多!傍晚收工的时候,李队长问他俩:“咋样,谁挑得多?”这俩男的脸一下子就红透了,低着头不敢吭声。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抱怨工分的事儿。
在农村的这两年,年轻人慢慢适应了,啥农活都学会了。播种的时候,弯着腰在地里从早忙到晚;收割的时候,累得那衣服都能拧出汗水来;夏天除草,热得头晕眼花;秋天掰玉米,被玉米叶子划得脸上一道道印子。乡亲们对他们特别好,手把手地教他们种地,还经常送自家种的菜。
有一次,赵刚不小心在田里崴了脚,一会的功夫脚脖子就肿起来了,秀娥看到赶紧跑过来,关切地问:“大兄弟,你咋样?能走不?”说着就搀扶着赵刚往回走。一路上,赵刚心里暖暖的,到医社简单处理了一些就让回去休息了。
1971 年年底,赵刚回北京探亲。一进家门,发现爹又娶了新媳妇,还带来了两个孩子。妹妹去了门头沟插队。奶奶拉着他的手,满脸愁容地说:“孩子啊,你在山西要是能碰到个好姑娘,就赶紧成家,别一直单着。你爹这新媳妇,怕是顾不上你们兄妹俩。”
回北京的第三天,赵刚去门头沟找妹妹。见到妹妹,赵刚说道:“妹子,跟哥回家过年。”妹妹倔强地一扭头,说:“哥,我不想见那后妈,我就在这过年。”赵刚耐着性子劝道:“妹子,别这么拗,咱爸有新家庭了,可咱兄妹不能疏远。跟哥回去,哥保证护着你,不让你受半点儿委屈。”妹妹眼眶泛红,带着哭腔说:“哥,我心里就是不痛快,不想回去。”赵刚轻轻搂住妹妹,说:“妹子,过年就得一家人团圆,哥不会让你受半点儿委屈的。”妹妹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
春节过后回到村里,赵刚变得沉默寡言,干活却格外拼命。有次在地头休息,他拿着根小木棍在地上随意划拉。李队长走过来问:“赵刚,你这划拉啥呢?”赵刚闷声回道:“没啥,瞎划拉。”收工回到住处,他啥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心里想着:“我得多为大家分担些。”
那年中秋节前的一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赵刚去水井挑水,正巧秀娥也在。他二话不说,放下自己的水桶,先帮秀娥把水打满。秀娥用衣袖擦了擦汗,说:“大兄弟,你这衣服都破成这样了,赶紧换下来,妹子给你缝缝。”赵刚只是咧咧嘴笑笑,没说话。
第二天午饭的时候,秀娥端着一瓢红枣来了,笑眯眯地说:“枣熟了,大伙尝尝。”男青年们一拥而上,女青年们只能在旁边干着急。分完枣,秀娥看到赵刚衣服上的大口子,说:“大兄弟,进屋把衣服换下来,妹子给你补补。”赵刚红着脸进屋换了,然后不好意思地递给秀娥。
有一回,赵刚生病发烧,躺在炕上迷迷糊糊。秀娥知道后,赶忙熬了粥送过来,坐在床边轻声说:“大兄弟,喝点粥,病才能好得快。”赵刚看着秀娥,心里满是感动。就因为这些小事,赵刚心里对秀娥充满了感激,慢慢地对她有了不一样的情愫。觉得秀娥不仅心地善良,还特别能干,就是一个女人家撑着这个家太不容易了。秀娥对赵刚应该也有点意思,可毕竟自己是个寡妇,不敢跟赵刚走得太近。
那年秋后,赵刚跟着大伙去交公粮,正好和李队长一辆车。一路上,马车子晃晃悠悠的,李队长就跟赵刚拉起了家常,问起他家里的情况。赵刚竹筒倒豆子,啥都说了。李队长拍拍他的肩膀说:“赵刚,你这娃实在,以后要是有招工的机会,叔一定想着你。”
第二年春天,大队有个招工名额,李队长费了好大劲要来给赵刚。赵刚却说:“队长,我是咱们队里的一份子,这名额还是给更需要的人吧。”大伙都夸赵刚仗义。李队长看赵刚年龄也不小了,有一天问他:“赵刚,你想找个啥样的媳妇?”赵刚苦笑着说:“队长,就我这条件,有女的愿意嫁就不错了。”李队长说:“秀娥咋样?人长得俊,又勤快,就是命苦了点。”赵刚没接话。
很快又到了中秋,李队长拿着酒和枣来。大家一起吃喝,都有点醉醺醺的。一个青年说:“秀娥家的枣可甜了,赵刚哥,你去偷点来。”李队长瞪了那青年一眼:“赵刚是咱队里的榜样,能去偷枣?要去你去!”赵刚借着酒劲站起来说:“队长,我去偷,你真给我记四天工分?”李队长说赵刚别瞎胡闹:赵刚说“队长没事!”,李队长说:“你敢去我明天就给你加工分”
赵刚就这么晕乎乎地去了秀娥家,刚打下几个枣,秀娥突然从屋里冲出来抱住了他。赵刚吓了一跳,想挣脱开跑。就在这时,李队长和两个青年出现在院子里。秀娥赶紧松开手,脸羞得像块红布。赵刚整个人都懵了,不知道这是咋回事。
那几天,赵刚心里乱糟糟的,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怕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也不知道秀娥心里到底是咋想的。未来的生活仿佛一片迷雾,让他感到迷茫无措。没想到,两天后,李队长找到赵刚说:“秀娥对你有意思,你俩在一起得了。”这样误会不就解决了吗,赵刚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不久,赵刚和秀娥定了亲,后来结了婚。第二年有了个女儿,第三年又有了个儿子。
1980 年秋天,政策有了变化,赵刚被招工到公社邮电所,有了稳定的收入。
秀娥的婆婆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一年多。赵刚和秀娥尽心尽力地照顾,毫无怨言,乡亲们纷纷表示小两口有孝心,一年后老人家去世了。
孩子们慢慢长大了,女儿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当了中学老师。儿子虽然没考上大学,但脑子灵活,在县城开了个饭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赵刚退休后帮儿子打理了几年生意,后来儿子的生意稳定了,不再需要他帮忙。赵刚和秀娥就回了村里。春天种种地,夏天养养鸡,日子过得简单又幸福。
可夜深人静时,赵刚总会想起妹妹。不知道她在门头沟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委屈。对未来的生活,他也偶尔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还会有怎样的风雨和阳光。
这就是赵刚的故事,普普通通却饱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