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志们,我和你们一同报到!让我们把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雷锋同志的形象呈现在队伍前方的大屏幕上,熟悉的湖南乡音穿透时空鼓舞着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新兵队列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二〇二五年长沙市欢送新兵仪式望城区分会场。作者提供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兵欢送仪式,在雷锋故乡——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举行。
“同志们,我和你们一同报到!让我们把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雷锋同志的形象呈现在队伍前方的大屏幕上,熟悉的湖南乡音穿透时空鼓舞着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新兵队列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曾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服役并选择二次入伍的新兵张明亮,激动地说:“再次出征,看到雷锋同志的亲切形象、听到他的话语,很受激励。这样的情景,我会一辈子记在心上!”
这场融合科技元素与传统文化的欢送仪式,是长沙市望城区今年重点推进“创新形式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一个缩影。仪式上,少先队员向新兵们赠送了雷锋英模邮票明信片;非遗剪纸传承人现场创作了融合雷锋形象与强军元素的剪纸;新兵们还收到了望城区人武部精心编写的两本书《像雷锋那样当兵》《争做雷锋精神的种子》。
该人武部工作人员介绍,编写这两本书的过程就是一场追寻雷锋精神的旅程。在编写《像雷锋那样当兵》时,为核实雷锋的成长经历,编辑组曾数日在湖南省档案馆、湖南雷锋纪念馆等地查阅资料。“有时为了一个细节,我们要查阅十几份资料。”负责校对的编辑说,“想到这本书将会影响到雷锋家乡的年轻官兵,我们就充满干劲。”
另一本书《争做雷锋精神的种子》,记录了雷锋家乡人民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雷锋传人的感人故事。
对于雷锋家乡的子弟兵而言,这两本书是他们读懂使命责任的好教材。
欢送仪式结束后,新兵登乘“雷锋·强军号”公交车准备出征。2022年3月开通的W305路“雷锋·强军号”,是望城区街头一道闪亮的风景。
这班公交车已不仅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还是流动的“国防课堂”。它的车厢两侧悬挂着国防教育展板,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雷锋日记》摘要;车内装饰随处可见雷锋元素,每个座椅背面都印有雷锋故事。一辆车就像一个窗口,立体展示着国防法规、征兵政策、雷锋事迹、民兵风采等内容,让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沉浸式感受国防文化的熏陶。
“雷锋·强军号”上的每位驾驶员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民兵。民兵公路运输连连长余鹏,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作为连队里最早到岗的人,他总要赶在早上6点首发车前,完成全车队的准备工作,也要在晚上9点末班车到站后,检测完车辆再下班。
“机油刻度正常,轮胎气压达标,灭火器在有效期内……”这份看似单调重复的工作,他做得一丝不苟。“咱们车上载的是老百姓的安全,代表的是雷锋家乡的形象。”在班前会上,他总会这样叮嘱队友。
8年前,余鹏还只是一名普通司机。现在他不仅成长为民兵公路运输连连长,还在工作中光荣入党。多年来,这班特殊公交车已运送乘客超过50万人次。如今,雷锋家乡的子弟兵也坐着它光荣出征。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今年3月,长沙市寻访“百名优秀雷锋兵”活动在望城区人武部启动,让更多在各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雷锋传人走进大众视野。
服役于望城区消防中队的邹璋,在2000余次消防救援中,扛过火场的煤气罐、营救过洪水中的被困者。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以“雷锋班”为原型创作了小说《锋行者》。邹璋说:“我想让大家知道,新时代的雷锋就在守护万家灯火的队伍里。”
湘妹子魏来,以军乐团单簧管乐手的身份,参加了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和202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她说:“阅兵场上说得最多的口号就是站3小时不倒,吹3小时不错,奏3小时不乱,也是这种追求卓越的信念让我一直坚持到底。”
雷锋家乡的全民国防教育形式还有很多。从望城区人武部因地制宜打造的以“墙、广场、步道、石刻、花园、书屋、讲堂、长廊”的“八个一”雷锋文化场所,到持续举办百余期的“雷锋大讲堂”;从望城区雷锋政务超市、雷锋中学、雷锋大道、雷锋主题景区,到深入社区的全民国防教育活动,望城区以“文化浸润+实践砺行+典型引领”三位一体模式,让全民国防教育走出书本,融入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望城区适龄青年参军报名持续火热,许多青年主动请缨赴艰苦地区服役。这些年轻身影,带着雷锋故乡的烙印,抱着“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初心,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文楚强、严红雨)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