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的总功率,仅仅只有太阳功率的近20万亿分之一。
瞻云 历史讲解员王汉周 2025年10月11日 21:51 浙江 159人
⬆️点我 ⬆️
授权自
01
其实,太阳功率密度非常低,仅仅只有0.0018W/kg。
而人体为1.5~2W/kg,是太阳的1000倍。
太阳每秒钟消耗的质量,更为精确的值是428万吨。
由于是核反应,可直接通过质能守恒换算。
求得每秒钟,太阳释放的热量为:
3.85×10^26 J
这个能量的确极其的庞大。
02
大家可能对指数没有什么概念,我们不妨对比一下。
太阳的总能量大约只有22亿分之一会照射到地球上,地球接受的每秒钟热辐量为:
1.74×10^17 J。
这个数据其实依旧非常庞大。
因为人类文明当前1秒钟总做功的2 x 10^13 J。
这又是地球接受太阳热辐射的近万分之一。
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的总功率,仅仅只有太阳功率的近20万亿分之一。
依据卡尔达舍夫文明等级:
能达到行星表面总功率的文明是一级文明(10^16W),能够达到整个恒星总功率的是2级文明(10^26W),能达到整个星系总功率的是3级文明(10^36W)。
计算公式为: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对于2 x 10^13 W 的当前人类。
文明等级为:0.73
03
虽然太阳的功率很高,但功率密度却很低。
太阳重达1.99×10^30 kg,相当于人类总质量的400亿亿倍。
太阳热量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内核。
其内核温度1570万K,但依旧达不到经典的氢-氢聚变的温度。
我们不妨先算一下,需要多高的温度。
质子之间在较远距离,因相同电荷,在电磁作用下相互排斥。
随着靠的越近,排斥力也越大(下图红色部分)。
然而当突破势垒后,强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占主导(绿色),而发生核聚变(质子-质子链反应)。
氢氢聚变的质子-质子链反应
质子所需的能量,等于将质子从某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做功的数值。
依据玻尔兹曼分布,每个粒子的平均能量与温度的关系为。
那么
求得:
T≈3×10^9 K
也即,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经典氢氢聚变的最低温度便高达30亿℃。
这个温度,相当于太阳内核温度的200倍。
虽然太阳内核压强高达2500亿个大气压,密度达到150000kg/m^3。但温度达不到经典聚变的条件,所以完全不会发生经典聚变。
其实,如果是在人类低密度的聚变模拟装置中,实际超过100亿℃,都难以达到理想的聚变效率。
这是人类聚变模拟装置中,三种核物质不同混合下,聚变反应的温度与速率关系。
反应速率(纵)随温度(横)的变化
氘氚(D-T)大约在1000万℃就会开始反应,氘氘(D-D)需要2000万℃,氘氦3(D-3He)需要5000万℃。
虽然超过2000万℃,氘氘和氘氚聚变都足以发生,但温度太低时反应速率过低。
一般认为,1亿℃以上是氘氚反应堆可行的最低温度。
而氘氦3需要10亿℃,氘氘更是需要100亿℃。
氢氢反应堆条件,更是远远超过100亿℃。
基本可以认为,除非恒星内核条件,氢氢聚变不可能发生。
04
既然太阳无法发生经典氢氢聚变,那它又是如何聚变“燃烧”的呢?
因为高压强和高致密度,让另外一个非经典的低概率聚变,变得突出了起来。
那就是量子隧穿聚变。
虽然在经典条件下,两颗质子无法直接突破电磁势垒而发生聚变。
但量子效应的随机性,却使得质子有概率直接隧穿电磁势垒,而发生核聚变。
不过质子量子隧穿聚变的概率非常低。
低至1/10^28,也即1万亿亿亿分之一。
在常规条件下,由于概率非常低,甚至可以约等于不会发生。
但太阳内核就不同了。
自由质子的密度极高,达到3×10^31个/m^3。
相当于人造太阳(10^20)的3千亿倍。
如此高的致密度,可以大大增加量子隧穿的反应率。
太阳的总自由质数达到8.9×10^56个,使得它每秒钟发生质子-质子链的次数高达9.2×10^37次。
虽然这个数据很庞大…
但整体低概率的量子隧穿聚变,就注定了相比起经典核聚变,依旧是一个效率非常低的聚变。
平均每个质子大约需要90亿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质子-质子链聚变过程。
这也就使得,虽然太阳的总功率极高,但功率密度却非常低。
太阳核心的功率密度为276.5W/m^3。
通过150000kg/m^3的密度,换算成质量比,仅仅只有0.0018W/kg。
05
而人体功率是多少呢?
不妨一算。
这是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新陈代谢率:
新陈代谢率 × 人体面积 = 人体热量
人一天大约1/3的时间睡觉,1/3的时间静坐,剩下1/3主要为静立到行走不等,不妨以低速步行为准。
那么人体一天平均新陈代谢率为:
(41+58+116)/3=71.67W/s^2。
皮肤表面积可由许文生氏公式得到,也即: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全年龄的全球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71厘米,女性为159厘米。上下限,为1.4~2米。
求得,男女体表面积的主要区间为:
1.2~2m^2。
我们取个1.6m^2的平均值。
那么,人体平均功率为:
114.67W
也即,人体平均功率大约在100W左右,极其不爱动的小巧女生,可显著低于100W。
求得人体平均功率密度为:1.5~2W/kg,平均1.75W/kg。
那么单位质量下,人体的功率密度约为太阳的1000倍。
太阳功率密度如此之低,也就决定了它正常寿命可以超过100亿年的时间。
如果不是晚年“燃烧”(壳层聚变)速度会加快,它的寿命还会增加至少2倍以上的时间。
其实太阳一生消耗的氢,大约只有60%左右。
如果完全只按照主序星阶段的聚变速率,假设所有的氢都能聚变,需要的时间是732亿年。
732亿年比起46亿年,更是久多了。
参考
Gray, Robert H. "The extended Kardashev scale."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59.5 (2020): 228. ^魏润柏. 人体与环境热交换计算方法[J]. 人类工效学, 1995, 001(002):39-42.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