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南部战区空军某部在西北戈壁深处展开多课目实弹战术演练。从夜幕中的沙尘奔袭到清晨的精准抗击,从单阵地作战到跨区域机动再战,官兵们在实战化硝烟中锤炼打赢硬功,用数据与行动书写着防空劲旅的攻坚答卷 。
近日,南部战区空军某部在西北戈壁深处展开多课目实弹战术演练。从夜幕中的沙尘奔袭到清晨的精准抗击,从单阵地作战到跨区域机动再战,官兵们在实战化硝烟中锤炼打赢硬功,用数据与行动书写着防空劲旅的攻坚答卷 。
夜涉风沙:28分钟完成阵地开设
“各单元向预定地域机动!”夜幕降临,戈壁滩上气温骤降至零下5℃,数十辆数十吨重的装备车辆组成的编队在能见度不足2公里的夜路上疾驰,车灯在无垠荒漠中划出两道银线 。凌晨2时许,编队抵达待发阵地,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天气瞬间席卷演训场——风速达12米/秒,沙粒打在装备钢板上发出噼啪声响,雷达天线舱门刚打开就被细沙卡住。
“抢占阵地!利用风沙间隙展开!”营长杨磊的命令通过对讲机传至各战位。操作手李想裹紧作训服,跪趴在沙地上徒手清理舱门缝隙,手套被磨破也浑然不觉;雷达班班长王鹏带领战士们用帆布搭建临时防护棚,仅用12分钟就完成雷达起竖与调试。当风沙短暂减弱的窗口期出现,官兵们争分夺秒完成导弹吊装、链路构建等17项操作,从装备卸载到战斗准备完毕仅用28分钟,较标准时间缩短近40% 。
清晨亮剑:首发命中创精度纪录
清晨6时,天微亮,上级命令骤然下达:“发现多批次目标向我要地突袭!”雷达屏幕上,数个光点正快速逼近,其中2个目标突然释放电磁干扰,随即降低高度实施超低空突防,飞行高度一度降至百米以下 。
“启动抗干扰预案!便携式导弹分队前出设伏!”指挥员紧盯态势图果断决策。操纵员张昊迅速切换雷达工作模式,手指在操作台飞速点按,10秒内重新捕获目标,报出精准参数,发射手赵德成扛着便携式导弹,在沙丘后利用热成像仪追踪目标轨迹,根据机型特性预判飞行路线,当瞄准框稳定锁定的瞬间,立即报告:“目标截获!”
“发射!”随着指令下达,导弹破筒而出,拖着橘红色尾焰直扑靶机。数秒后,戈壁上空传来巨响,靶机凌空爆炸,雷达回波显示命中精度误差小于10米。此次命中不仅实现该型新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首发告捷,更刷新了部队超低空目标抗击的精度纪录 。
跨区再战:400公里机动后的接续冲锋
首轮抗击刚结束,“立即转移至二号阵地,准备二次抗击”的命令接踵而至。官兵们来不及休整,迅速撤收装备——导弹战车驾驶员陈刚顶着沙尘倒车,方向盘在手中精准操控,轮胎碾过碎石滩却未碰擦任何器材;炊事班利用装备撤收间隙,在颠簸的餐车上快速制作热食,确保官兵在机动途中能吃上热饭。
400余公里的长途奔袭中,车队穿越干涸河床、翻越丘陵陡坡,全程嵌入“遭卫星侦察”“道路被毁”等3类特情。抵达新阵地时,官兵们已连续奋战16小时,但无人叫苦。架设组战士刘阳的膝盖在架设装备时被磕出血肿,简单包扎后继续作业;指挥班则同步构建与友邻雷达部队的协同链路,确保作战信息实时共享。最终,部队再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战斗部署,成功抗击后续“来袭目标” 。
复盘砺刃:从失利中淬炼制胜招法
“如果目标再降低20米,我们的捕捉窗口会缩短至3秒!”演练复盘会上,官兵们围着态势图展开激烈研讨。新员曾佳维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着老班长的经验:“复杂电磁环境下,不能光靠雷达,要结合目视观察和红外特征综合判断。”
这样的较真源于一次深刻教训:去年的空地对抗中,该部曾因指挥流程繁琐,错失短短8秒的抗击窗口导致失利。此后,他们主动联系航空兵部队开展12次“背靠背”模拟对抗,梳理出指挥链路中的7处症结,创新制定应急指挥简令,将协同、研判、发射等要素联动整合,使指挥响应速度提升50%,最终在后续演练中一举夺得“金盾牌”荣誉 。
此次演练,该部将3类新型目标抗击、复杂电磁环境应对等6个高难课目融入全程,检验了5项创新战法。数据显示,该部近年来任务数量逐年递增近三成,年均机动里程超5万公里,通过这样的实战化锤炼,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时间较以往缩短近半,数十项战术成果成为同类型部队训练模板 。落日熔金中,装备编队再次启程,向着下一个战位疾驰而去,留下的车辙印在戈壁滩上勾勒出强军备战的坚实轨迹。
来源:未来电竞基地(退役职业)